安徽东溪村:让优质生态农产品 “飞”向四面八方
发稿时间:2018-09-03 09:20:00 来源: 中国扶贫网
——访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
“我村贫困户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新农合、扶贫小额保险、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家庭医生签约均实现全覆盖,贫困户的子女均享受教育资助和雨露计划,另外,还有15户贫困户享受金融扶贫政策。据统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省定标准,贫困发生率为0%,无返贫个案。2017年底,顺利通过省脱贫攻坚第三方检查组的评审,实现贫困村出列。”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说。东溪行政村位于宣州区溪口镇东南部,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东与黄渡乡杨林村、南与四和村,西与新汤村、红星村,北与新田镇的山岭村相邻,距溪口镇10.2公里。全村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组, 680户,2268人。农民收入以茶叶、毛竹为主。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9户142人。2014年脱贫13户13人(均为五保户),2015年脱贫32户65人,2016年脱贫44户64人,截止2016年底,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已全部完成脱贫任务。经自然死亡、清退后,截止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141人。
“加大宣传,牢固树立“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理念,用精准扶贫的方式,突出解决重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和政府的温暖。”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说。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由市财政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的何宁安、王海平和李双玉三人组成,分别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副队长和扶贫专干。驻村扶贫队投入工作以来,制定了工作计划以及周一例会、周五汇报的工作制度。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村两委积极配合下,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脱贫要求,不断提升和完善村级脱贫工作,进展顺利。危房改造有序推进,2014年至2017年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6户,实现住房安全全覆盖。其中2014年完成10户,2015年11户(重建8户,修缮3户),2016年15户(重建9户,修缮6户),2017年计划完成危房改造10户(5户重建,5户修缮),现已全部完成。2018年又申报危房改造10户(均为非贫困户)。教育扶贫覆盖达100%,根据扶贫政策规定,该村根据实际情况,上报了11名在校生参与教育扶贫,享受500至3000的不等教育资金补助,其中学前教育1名,义务教育学生6名(原5名,9月新增1名),中等职业高中学生2名,大学生2名(原3名,7月毕业1名,新增1名)。驻村扶贫队和村两委认真摸底,积极上报,确保贫困户子女受到教育扶贫达100%。落实低保、五保提标和残疾人补助政策,低保提标为336元(A类)、286(B类)、264(C类),五保从450元/月提标为475元/月,五保贫困户纳入五保年享受五保金5775元。该村残疾人共有53人,其中,建档立卡的残疾贫困户35人。2017年7月,驻村扶贫队积极和上级残联部门和相关医疗机构取得联系,邀请宣州区残联主要领导和第四人民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到村民组,给全村3名行动不便和精神残疾的贫困户办理残疾证,有效保障残疾贫困户享受对应的残疾人补贴。
“以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来鼓励贫困人民依靠劳动主动脱贫,坚决防止‘坐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奔小康’的现象发生。”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说。该村积极鼓励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增加收入。扶贫工作队经过上门走访、入户统计,摸底确认,审核上报等步骤,上报了72户【(总数85)-(死亡4户)-(金融扶贫11户)-(清退1户)+(3户同时享受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72)】产业到户项目。贫困户发展茶叶毛竹的,以茶叶毛竹林地按每亩500元补助;发展禽类养殖的,以鸡鸭每只15元补助,这样可以为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2018年继续实行产业扶贫全覆盖,并有75户贫困户均享受此政策。该村2016年有4户,2017年共有11户贫困户与企业签约,申请了小额信贷, 2018年申报扶贫小额信贷11户。贫困户因此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600-3000元分红,此项工作通过大户带动等方式,提高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该所有贫困户均已参加扶贫小额综合保险保费280元,有区级财政统一代缴。该村生态扶贫的覆盖率达100%,每一户贫困户根据自家公益林的大小,按照每亩补贴14.75元的标准,按时间打入贫困户的存折中,确保生态补偿政策落到实处。
“扶贫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这一主线,各个帮扶单位一定要结合贫困村的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拿出有针对性的举措,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提供帮扶资源,为贫困村提供‘造血’项目。”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说。扶贫工作队十分重视该村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为了尽快脱贫致富,工作队利用半年的时间调查摸索,寻找脱贫致富的办法,并根据上级扶贫政策,落实各种扶贫项目的建设,在短时间内让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该村着力引进产业项目,目前,光伏和“一村一品”茶叶加工项目已成为我村重点村级产业。该村三期光伏电站已经全部建成并网,项目总投资134万元,其中一期光伏48万元(省扶贫资金35万元,市财政局帮扶资金13万元),2016年5月并网;二期光伏43万元(省扶贫资金30万元,帮扶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3万元),2016年11月并网;三期光伏43万元(其中省扶贫资金35万元),2017年6月2日并网发电。截止目前已发电15.3万度电,共计增收15余万元,其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30日(扶贫年度),光伏发电收入合计达11.5万元。2017年5月,该村与区农委联系,申报东溪村“一村一品”高山生态茶叶加工项目,投资36.4万元,现已完成竣工验收并过挂网招标,已和中标企业达成协议,签订5年合同,中标企业每年提供3万元茶叶加工厂房租费。一系列举措,彻底实现东溪村由原来的集体经济零收入到2017年14.5万元的飞跃,预计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20万元。
“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瓶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说。为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统一意见,一致认为贫困村脱贫的重点应放在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从村容村貌和服务质量方面改变贫困村的现状。一是积极向市财政争取农发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硬件设施,丰富村民日常生活内容,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涉及到5个拦河坝(投资60多万元),6处护岸建设(投资122万元,其总长度0.85千米)和东溪至四和的道路、护岸修建(长1.4公里,宽5米,总投资350万)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引泉工程,在2015年已完成乌泥坑组和新河组的饮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新增任务是对其余的22个村民组实现饮水工程全覆盖;三是完成 “一事一议”项目(南台组、安乐组护岸工程建设),总长200米,投入资金22万元;四是实施畅通工程,2017年投资了200万余元建设4.6公里“村村通”道路(大麦坑南台1.8公里,西湾路0.4公里,小麦坑组2.4公里),该项目已完工。五是推进旅游公厕、文化广场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19.97万元的旅游公厕和投资20万元的文化广场两项工程建设均已完工。六是投资30万元建设下塔(村本部)美好乡村,用于中心村循环道路、垃圾清理、路灯安装、厕所改造等方面,该项目已完工。
“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仿作用,建立健全党员活动中心各项设施,不断提高村级发展活力,完善党员管理机制,促进扶贫工作与农村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说。该村积极响应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建设基层党组织标准化的相关要求,改变旧村部环境不佳、旧会议室漏风漏雨、旧服务中心设备落后的局面,该村通过组织部门的指导,经帮扶单位支持,新建党群服务中心399平米,投资90余万元,该项目目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为全村党员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该村每周一召开例会,不仅学习上级最新的扶贫政策,加强扶贫工作人员思想意识,确保扶贫工作人员能紧跟国家扶贫政策号召,切实增强工作队、村两委、党员们发展活力和战斗能力,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以大户带动、合作社等方式带领全村贫困户致富,实现脱贫目标;通过乡村振兴计划和美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彻底发生改变,让人记住乡愁。”宣城市财政局农发办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宁安说。该村2017年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2018年定为 “经济发展年”,2019年定为“效益提升年”。 该村以党建为引领,以“双基”建设为平台,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扶贫政策落实为保障,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把脱贫攻坚向全面纵深推进。在2017年的基础上,2018年继续加大“双基”建设,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扶贫车间(总投资55万),桃花源休闲农庄(总投资50万),乌沙湾-东溪村六公里道路拓宽,茶叶加工厂二期扩建,打通东溪村与皖南川藏线的对接(总投资350万),打造十里桃花长廊(总投资20万)等工程将按规定程序相继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并发挥效益。未来几年,该村还将进一步完善村里的“造血”功能:围绕生态环境美打造“东溪桃花源”工程,沿路栽植桃李樱梅等花果植物,搞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乌泥坑”农家乐项目,发展漂流项目,带动全村农民共同增收致富。开发东溪村农特产品展示中心,通过农村淘宝、互联网+等方式让本村的优质生态农产品“足不出户”就能“飞”向四面八方。(作者单位安徽宣城市宣州区扶贫办、溪口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