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白茶苗助力脱贫攻坚
发稿时间:2018-09-06 09:04:00 来源: 中国扶贫网
有一种关怀,历经15年时光依旧无比清晰
43 岁的黄杜村党支部委员盛月清说,如今富裕的生活并不能抹掉过去贫困留下的印记。双手在炒茶时留下的伤疤,双肩在背着茶篓赶集卖茶时落下的伤痛,时时刻刻让她铭记着过去的贫困。但对于她来说,这并不是要忆苦思甜,而是永远提醒自己要饮水思源。“黄杜村今天的富裕,是党和政府帮扶的成果!”30 年前的黄杜村,一穷二白。云雾缠绕的天目山,挤占着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儿时的盛月清,早早地跟着父母在自家不足一亩的农田中,刨着全家一年的生计。满手都被锄头磨出了泡,却依旧填不饱肚子。但在现实困难面前,勤劳的黄杜人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为了致富,村里的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办过竹制品企业、拉丝厂、铸铁厂等,种植过红竹、辣椒、板栗、杨梅、菊花,但始终没有实现“富起来”的愿望。
脱贫致富不仅要下“苦功夫”,还需要花“巧力气”。地方政府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山里人脱贫,组织了一次又一次“会诊”。1995 年,科研部门发现这里的土质、气候、积温、海拔适宜白茶生长,建议政府推广。乡党委和政府迅速做出了建设“千亩白茶基地”的决定。可是,村民却认为种茶对于填饱肚子无济于事。“吃都吃不饱,谁还来喝茶?”因此,村民们响应者寥寥。虽然村里的党员干部走街串巷,一村村宣讲,一户户游说,可即便把嘴皮子都磨破了,效果却依然不佳。
时任黄杜村党支部书记的盛阿林记忆犹新,为了通过这片叶子让黄杜百姓富起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村里的党员先做了“吃螃蟹”的人。当村民看到老支书栽下的白茶,一片片叶子换来了一张张现金,村民都动心了。于是,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村民纷纷上山种茶 :村民没钱买茶苗,政府给补贴 ;不懂栽培技术,政府从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请来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还给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天 10 元补贴……到 1998 年底,黄杜村千亩茶园如期完成。
2003 年,黄杜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盛月清嫁给了老支书的儿子,靠着 50 多亩茶园,两口子盖起了别墅,买了两辆轿车……
2003 年 4 月 9 日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调研生态县建设时来到黄杜村。当时,还在溪龙乡乡政府工作的梅喜英,负责介绍村里白茶基地的建设及发展情况。习近平听后称赞这里: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这句话,印在茶叶的外包装,刻在白茶基地的大石上,内化为黄杜村发展壮大白茶产业的强大动力。从2003 年至今,黄杜村白茶的种植面积从 5000 余亩扩大到 1.2 万亩,年产值达到 1.5 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6000元,家家户户都在从事和安吉白茶相关的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白茶第一村”。
让这片叶子,再富一方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