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首页 >> 公益慈善中国行 >> 要闻聚焦 >> 正文

益行者之夜:守住一道光,回望来时路

发稿时间:2018-09-30 08:32:00 来源: 凤凰网公益

  9月25日晚,主题为“守住一道光回望来时路”的“北大光华 益行者之夜”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公益界的“三光”——徐永光、康晓光、陈越光,希望工程宣传“三驾马车”——黄传会、解海龙、杨铁刚,与到场的公益同仁共同回望了自己与“希望工程”结缘的故事,部分益行者学员也讲述了自己从事的公益项目。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爱的分贝”理事长、北大光华益行者姚雪松担任主持。

  当晚,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在主持“三光论坛”时透露:“当年青基会一开会,先问‘三光’到了没有,到了就可以开会,如果有一个人不到,会就不开。”30年前,公益界的“三光”曾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的发展共同努力,三位大咖同时在基金会任职达到12年。

  而今,难得邀请到“三光”同台聚首,一起回望过去,见证中国公益慈善的时代变迁。

  公益界“三光”齐聚北大光华益行者之夜——徐永光(左)、陈越光(中)、康晓光(右)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主持“三光论坛”

  陈越光:环境是黑暗的,自己就做那道光

  身处公益界的人,对“陈越光”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

  他是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也是北大光华 益行者的授课专家。作为一位善于思辨的公益人,他参与希望工程20余年,曾担任中国青基会副理事长,并多年来引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制度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的NGO和学术界人士,在思维的交锋和碰撞中,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人们称他为“有思想的行动者”。

  公益行动者的无穷动力源自内心里的那道光。陈越光在“北大光华 益行者之夜”说起自己的信仰——做一个善良的人。他认为一个内心有善念的人,良知就是那道光。

  “如果你觉得环境是黑暗的,那么你自己就来做那道光,没有路标的时候,我们就做自己的路标。” 陈越光分享了求母亲医疗真相的故事,有了这样终身难忘的人生慨叹。对于希望工程救助的贫困学子来说,这样的慨叹给了他们追求光明的动力。

  上世纪90年代,陈越光参与到“希望工程”的建设,他将自己比喻为一个推车的民工,在他眼中,几百万希望工程的受助学生才是真正的正规军,他们不去埋怨时代的不公,而是用感恩的方式,接受援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时候看前景,也不觉得那么光明灿烂,但是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无论多么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人,只要敢于把内心的火炬亮出来,就会同样看到身边也有一道光,在辉映你。”陈越光坦言。

  在现场,陈越光带来一块他珍藏了27年的石头,这块石头是希望工程巡回义演纪念品。看似普通,却对陈越光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历经数次搬家,陈越光依旧保留着它,他觉得“希望工程”如这块石头一般,有一种力量感,是这一代参与公益的知识分子心中的日出,照亮前路,守住善念。

责任编辑: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