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出了两尚书
翻开《莫氏家谱》我们感到非常惊奇,在这本家谱里记载的一些人都不是一般的人物。
在尚丰村莫家老祠堂外一百多米处有一坐两人合葬的古幕。这就是修水县“八贤”之一的北宋工部尚书莫将和他父亲莫援的合葬衣冠墓。莫将(1080-1148),字少虚,谱名文砚。生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月二十日。修水漫江尚丰村人,宋代名臣。少虚得荫于父,历任县令有功,绍兴七年(1l37),提升为太府寺丞,翌年再次擢升为徽献阁侍制京畿都转运使,迁工部侍郎名誉礼部尚书兼侍读奉使,继晋工部尚书任京西宣谕使。不久拜敷文阁学士知明州提举、江州太平观,继福州和广州知府。少虚在朝以学问自结,主知太上屡授嘉奖。后赴边疆抗卫金兵。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十月初十,卒于官。终赠端明殿学士,葬江西新建县五谏乡新城里。
关于父亲莫援,据史料记载也是一名尚书,属于武官。一直在官场上多年,是北宋时期的大将军,后来被皇上封为尚书。在家谱里,我们没有找到有关莫援的详细记载。但是在合葬的衣冠墓的墓碑上我们还发现一些后人的名字。元朝兵部侍郎莫以忠的名字就列在其中。莫以忠为莫将的第三代孙,根据这个记载按时间推理,莫以忠出生于明朝的《家谱》记载没有错。
衣冠墓的墓碑是麻石雕刻而成的,在墓碑的左右还树立着用麻石雕刻而成的莫将和他父亲莫援的调像,一左一右,站里在古墓两旁。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村民们为了保护好这几块墓碑,将它埋葬在新建的学校的墙脚之下,这样才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墓碑和调像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至今完好如故。
从这些古老的调像上,我们可以想象出一千多年前的尚丰村人才昌盛的景象。随着历史的流失,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保留下来,也不是所有的文物还会有记载。也许再过一些年后,这个村子又将会是另外一道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