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捧红小沈阳
大众需要“小沈阳”
小沈阳的小品都是一个主题,即身怀绝技的一介卑微小民,渴望通过现代传媒提供的舞台,实现一己的明星梦想。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正在日益消泯。小沈阳的滑稽表演想来也是雅俗共赏的。美国哲学家卡普兰对两种文化曾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香槟和白兰地固然是最好的饮料,但周末下午在球场,我们却需要一杯啤酒。我们在观看“小沈阳”开怀一笑的同时,也期待那种能够针砭时弊、发人深思的艺术作品更多问世。
点评人:王 焱(《社会学家茶座》执行主编,上世纪80年代《读书》杂志编辑部负责人)
《中国不高兴》大热
放大“不高兴”,世界难承受
看上去是几个作者“不高兴”,但不能小觑他们所代表的情绪。一个国家里,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十分正常,但当某种情绪被放大,哪怕这种情绪只是看似无害的“爱国”,爆发出的力量和后果,也是整个社会甚至世界难以承受的。
当此书作者道尽中国百余年来受了多少羞辱,再夸张中国现在有多强大,应该领导世界、占有更多资源的时候,可能忘了孔子说过的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种境界,和春晚小品里说“等咱们强大了,让美国人到中国来刷盘子”,差不多。
点评人:王小山(知名网友、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