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街,记忆一座城——北京西打磨厂街的旧与新
发稿时间1:2019-04-16 00:00:00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杜洁芳
西打磨厂街修缮后,梶本音乐、西打剧场等机构纷纷入驻,形成以文化创意与设计创新为核心理念的“西打工坊”品牌,在老胡同里展开了一幅生活居住和文化产业融合共生的新画卷。图为四月九日,游客骑车游览西打磨厂街。陈曦/摄
和煦的阳光洒在北京西打磨厂街整洁的路面上,让这条自明代起就熙熙攘攘的老街越发迷人。走在这条街上,仿佛坐上了时光穿梭机,百年前街面的喧嚣好像重新升起,那些刻有“靛青颜料”的老颜料铺、齐白石等大家常去光顾的刻刀铺,以及带有老虎窗的老屋,似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门前打个照面,提着鸟笼三五相约,夏天坐在街边摇着蒲扇,老街坊的岁月静好如沙漏般静静流淌……2015年,西打磨厂街开始整治修缮,与现代设计相碰撞、与当代生活相交织,在“老胡同·新生活”的定位下,西打磨厂街“打磨”出别样的味道。
昔日繁盛依稀可见
西起前门大街、东至崇文门外大街的西打磨厂街属于前门商圈。这条形成于明代的老街,因汇聚石器打磨匠人和店铺而闻名。清末民初,这里曾是前门地区著名的四大商业街之一。百年来,数不清的会馆、旅店、饭庄、票号、邮局、药铺等相继在西打磨厂街生长与消逝,许多旧址诉说着昔日的繁盛。街边矗立的清末旅店“义诚店”旧址、瑞华染料行旧址、始建于明代的临汾会馆……依稀能看到这里往日的繁华模样。
“打磨厂有东西之分,它们横亘在前门和崇文门之间。过去讲究‘门见门,三里三’,三里多长的胡同,在北京外城里是最长的。”天街集团总经理助理姚文国谈起前门老街历史,如同从小长在这里的老居民。“以中间的新开路胡同为界,以东为东打磨厂,以西为西打磨厂。过去,西打磨厂街的商铺林林总总,各式老字号在街两旁排开。”从前门大街拐进西打磨厂街,姚文国如数家珍般介绍起这一带的历史。
深思后的“拯救”
岁月更迭、时光流逝,随着商业中心的转移,西打磨厂街的繁盛日渐褪去,一度破败凋敝。直至2014年,一场以城市更新和保护为目的的“城南计划”把西打磨厂街从颓败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再次激发出新的活力。
2014年,在北京市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东城区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天街集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组成前门东区旧城保护与更新联合推动平台,发起以城市更新和保护为目的的“城南计划”,西打磨厂街作为这个计划的示范区,于2015年初启动了风貌恢复与建筑修缮工作。
“如何留住北京味儿,又能使老街散发活力,我们琢磨了很久。”天街集团总经理李军说,“老城保护需要逐渐探索,走过弯路,经历了总结反思,才形成如今这种渐进式的保护方式。”老街需要保留原先的味道,但新的功能又需重新建构,如何破题?天街集团从物理空间的修缮到新功能的注入都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论证。“在西打磨厂街改造过程中,我们确定了以修缮为主、少量新建、新老结合的原则,引入集群设计方式,聘请隈研吾、马岩松、朱小地等7位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师,选取具有保留价值的7处院落,对建筑修缮和风貌重塑开展设计工作,确保街区建筑形态丰富,实现风貌保护、功能提升,激发新活力。”天街集团副总经理段金梅说。
“共享”空间带来新人群
从前门大街拐进西打磨厂街不多远,能看到一座灰色砖墙垒砌的小楼,如今这里引入共享理念,已成为一座创业者的共享办公空间“共享际”。推门进入,三层重楼式格局,中间有天井,面阔八间,站在天井,似乎依然能听到往日喧嚣。“这里曾是清末旅店‘义诚店’旧址,因建筑保留比较完整,经修缮后,我们将其赋予新的功能。”姚文国说。
从共享办公空间往东,还可以看到一座记载着岁月更替的小院,外墙立面保留了民国年间老商铺瑞华染料行的风貌。门前的圆形石刻据说是颐和园的旧物,门楣正上方的字样已经难以辨识,但两侧“靛青颜料”“零整批发”的字样尚可看清。昔日的染料坊变身为共享公寓,与共享办公空间相配套,为创业者提供生活便利。临街的铺面被打造成共享厨房、会客区、洗衣房,往里走的几进院落中间搭建起13间复式公寓。公寓格局都相同,上层是卧室,下层为客厅和卫生间。“这些都是长租公寓,客人有的是附近办公人员,有的是喜欢老北京胡同的青年。”“共享际”CEO贾晓萌说,“除了提供居住,我们还定期组织社群活动,新老住户都可报名参加。义员工作坊、胡同跑等活动吸引了很多人前来。”
西打磨厂街220号院是协和医院旧址。在保留老建筑的基本框架基础上,经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重新设计,宅子艺术气息浓郁,矗立于街边格外引人注目。虽然院子的外观和结构并没有改变,但院子的墙上,从屋檐往下都挂上了具有艺术气息的金属花格窗,像是为灰色的建筑穿上了银白色的镂空纱衣,别有一番味道。走在院子里,脚下都是石子路,让人意识到,青砖灰瓦下的胡同院落在悄然变化。室内空间原有的隔断已经打通重新设计,便于办公。
引入国际建筑设计理念是在充分保留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再造,不失传统风貌又有新设计的空间营造使旧日的老建筑重新有了人气,散发出新旧元素嫁接下的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