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点睛 >> 点晴轮播图 >> 正文

让非遗在接续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发稿时间1:2019-02-27 17:02:00 来源:

瑞思小达人非遗体验日活动现场

   如今,“非遗热”正在悄然兴起。《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显示了全社会对非遗文化的高度关注。2月26日,开学季伊始,瑞思英语和民族非遗研究院联手在北京前门华韵非遗体验中心举办的“瑞思小达人非遗体验日”,邀请陶艺、花艺、面塑、皮影等四个领域的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非遗文化,传授非遗技艺,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场趣味与专业兼具的文化启蒙。
 
  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孩子抓起,非遗文化需要从教育端重视。孩子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只有当祖国的下一代参与进来,这些历经千百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而其关键在于人,尤其是让孩子自小认识非遗文化,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在接续传承中让非遗持续焕发新生机。
 
  非遗文化传承从孩子抓起,从国家层面就已经出台过相关意见。比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明确提出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承要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继续教育,并要“以幼儿园、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同时,从地方来看,将于2019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更提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并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和专家参与学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这对非遗传承同样大有裨益。
 
  令人欣喜的是,非遗传承从孩子抓起的意识正在增强。一些学校将“非遗进校园”当做开学礼包送给孩子们。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义坊学校,开学第一课学习《灌城遗韵——青山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儿读本》,并参与体验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非遗氛围,也从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上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瑞思英语和民族非遗研究院共同发起了以“文化智愿者”为主题的第九届“瑞思英语小达人”活动,以线上小程序作为活动载体,学员需围绕“中外文化交融”主题录制英文演说视频参与活动。而此次“瑞思小达人非遗体验日”作为线下体验环节,让参与活动的小达人通过实践更加深了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一做法丰富了文化教育的开展方式,也是对孩子演讲演示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力的有效培养,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当然,让孩子们爱上非遗,不但需要政策支持、教育给力,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毕竟,非遗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需要,更理应回归生活,让其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故此,对于家长,不仅要注重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有必要带领孩子触摸非遗、感知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他们担负起保护与传承非遗的使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唯有让非遗“续”下去才能够“活”起来。相关报告更显示,非遗传承人队伍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50%以上超过70周岁,这更迫切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保护中来。同样,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从教育端重视,更须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杨玉龙)
 
责任编辑:刘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