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书画 >> 正文

辽博展出历代书画名迹

发稿时间:2018-08-15 09:37:00 来源: 澎湃新闻

  辽宁省博物馆以其清宫旧藏古代书画而知名,今年春天辽博公布了将大规模呈现辽博馆藏唐宋元珍品书画的消息。前不久,辽博相关工作人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相关展览筹备已近尾声。

  今天,辽博中国古代书法展、中国古代绘画展终于正式对公众开放,其中的古代名迹如唐代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旭《草书古诗四帖》,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瑞鹤图》,元代赵孟頫的《红衣西域僧图》、《秋声赋》等只是展品的一小部分。两大书画展厅共计展出85件珍贵馆藏书画展出。

 

 《瑞鹤图》北宋 赵佶

  据悉,辽博两大展厅的展陈模式与上海博物馆的书画常设展相类似。重点展品将以三个月为期限进行循环轮展,这样既兼顾观众需求,又满足文物保存需要。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此前接受《辽宁日报》采访时表示,曾参与央视《国家宝藏》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作为古代绘画展的第一批重点展品首次在辽博新馆与观众见面。而曾经引发观展热潮的“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将出现在古代书法展的第二批展品中,在今年冬天再次与观众见面。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此外,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的北宋缂丝整幅的孤品《紫鸾鹊谱》,南宋缂丝名手朱克柔的《山茶图》等辽博镇馆之宝也同样不要错过。

  辽博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2万件(套),其中古代书画近万件(套)。它是中国收藏晋唐宋元书画数量最多、品质最精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海内外清宫散佚书画重要收藏单位之一,总数达二百余件(套)。这批书画大都来自溥仪离宫时淘选带出的珍品。1949年成立时,东北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前身),经东北银行拨交,接收了其中部分重要书画。之后,时任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委王修,立刻组织开展了文物收集整理工作,在能够找寻到的线索内,将散佚东北、华北各地的部分清宫散佚书画征集入馆。

  《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此次书画展全面开馆,主要依托辽博丰富的馆藏,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红衣西域僧图》元 赵孟頫

 

 展览现场

  历代馆藏书法作品清单

  清石鼓文拓本册

  清峄山碑拓本册

  明乙瑛碑拓本册

  东晋楷书曹娥谦辞卷

  清始平公造像记拓本册

  北宋兰亭集序拓本卷

  唐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卷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

  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

  明王居士砖塔铭拓本册

  南宋玄秘塔碑拓本册

  唐沈弘楷书龙朔二年写经卷

  宋欧阳修行书自书诗文稿卷

  宋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草书《千字文》局部 北宋徽宗赵佶

  宋赵构章草书洛神赋卷

  宋赵慎章草书后赤壁赋卷

  元赵孟頫行书心经册

  元鲜于枢行书王安石诗卷

  明宋广草书临怀素自叙帖卷

  明程南云行书千字文册

  明李应祯行书大石联句诗册

  明沈周行书千人石夜游诗卷

  明祝允明草书杜甫诗轴

  明文徵明行书自书诗轴

  明唐寅行书吴门避暑诗轴

  明陈淳行草书越游诗卷

  明莫是龙临杂帖卷

  《瑞鹤图》题跋 北宋 赵佶

  明董其昌楷书自诰身卷

  明陈继儒行书寿吴季常六十叙卷

  明邢侗草书临王帖轴

  明张瑞图行书王维诗轴

  明黄道周行书进神宗实录诮

  明倪元璐行草书自书诗轴

  清王铎临唐太宗帖轴

  清傅山草书龙王社鼓诗轴

  清查士标临米芾帖轴

  清郑篮隶书陶渊明时运诗轴

  清高凤翰行书论诗五首卷

  清金农隶书高轩清福联

  清刘墉行书远景楼记轴

  清永理行楷书秋花诗卷

  清伊秉缓行书蔷薇花诗轴

  清阮元临天发神谶碑轴

  清何绍基楷书絜园记屏

  清杨岘隶书以诗移家联

  历代馆藏绘画作品清单

  唐周防簪花仕女图卷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宋赵佶瑞鹤图卷

  《簪花仕女图》局部

  宋张激白莲社图卷

  宋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辽佚名山弈候约图

  辽佚名竹雀双兔图

  金杨微二骏图卷

  元赵孟頫红衣西域僧图卷

  元李士行竹石图轴

  元王蒙太白山图卷

  明戴进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卷

  明沈周盆菊幽赏图卷

  明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卷

  《瑞鹤图》局部

  明文徵明兰亭雅集图卷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

  明陈淳萱茂栀香图轴

  明文伯仁松风高士图轴

  明钱款竹亭对棋图轴

  明董其昌峰峦浑厚图卷

  明陈继儒云山幽趣图轴

  明蓝瑛溪桥柱杖图轴

  明周之冕梅花野雉图轴

  明陈洪绶斗草图轴

  清王时敏南山积翠图轴

  清王鉴远山岗峦图轴

  清王犟仿古四季山水图屏

  《红衣西域僧图》局部

  清王原祁西岭云霞图卷

  清朱耷松柏桐椿图轴

  清石涛古木垂荫图轴

  清梅清天都峰图轴

  清龚贤一道飞泉图轴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

  清黄慎独梅图轴

  清郑燮幽兰图轴

  清赵之谦牡丹图轴

  清吴昌硕牡丹图轴

  ————————————

  欧阳询四件传世墨迹之一的《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唐 欧阳询

  虞世南口中“不择纸笔,皆能如意”的欧阳询,享有“唐人楷书第一”的盛名,但其传世墨迹很少,现今已知有四件存世。

  《张翰帖》、《卜商帖》保存在故宫博物院,故宫两帖因本身墨色黝黑而板滞,非书写的笔迹,被公认为是唐人的钩填本。《梦奠帖》、《行书千字文》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这两件墨迹均是清宫散佚作品。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提到,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可能是“集字为之者”。

  而《梦奠帖》先后经南宋内府、贾似道、项元汴、清内府递藏,是一件为大家所公认的书法真迹,被认为是欧阳询传世墨迹中最为可信,也最为精彩的一件。

  全篇洋溢着欧阳询自信的意趣,渗透着其对笔法的自如把控,传递着其对死生无常,善恶有报所抒发的感慨,虽流露出一丝感伤,但仍充溢着凛然正气。运笔苍劲,转折自如,浓淡提按趋于自然,老笔纵横,无丝毫板滞的痕迹,应为欧阳询晚年成熟之作。

  全篇共七十八个字,用淡墨书成,历经千余年的流传和多次装裱,墨痕已随纸张磨损,帖中有三个字受到损伤,但整体完整。书法结体修长,运笔交叉缓急间,具备流利而不停滞的笔锋,墨色虽淡,然而层次清晰,行笔险峻,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

  

《仲尼梦奠帖》唐 欧阳询

  欧阳询直接继承王羲之父子,在行书中间或能看到王氏的影响。本卷虽已是晚年之作,欧阳询的自身风格已十分明显,然而元人郭天锡在题跋中依旧写到“向背转折,浑得二王风气”,杨仁恺先生也认为卷中的“毒”、“恶”、“报”等字依旧留有王氏的影子。

  “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善恶报应,如影随行”,这种感慨或许与欧阳询曾屡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有关,而这种对生死的豁达,也得以让他高寿而终。

  稀有国宝《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唐人周昉的《仕女图》,因每位仕女发髻上都插有花朵,又名《簪花仕女图》。本卷无款识、题跋、观款,画心有南宋“绍兴”连珠印、南宋贾似道“悦生”葫芦印,除此之外,无北宋以前,亦无元、明人的收藏印,后经清梁清标、安岐收藏,乾隆年间入藏清内府。

  鉴于周昉传世画作不足,《簪花仕女图》中主体人物的奇特装束及其在流转过程中的长期断档,所以就作品的绘制时代,曾在鉴藏家中引起过争论。谢稚柳先生根据仕女的发饰、装束,以及仕女着纱衣和盛开着辛夷花的场景,认为此画是五代南唐时绘制的。而杨仁恺先生则是唐代说的代表人物,他从中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入手,并结合1972年重新揭裱时,发现此画是由三块绢拼成的,从而推断这是由唐代盛行的屏风画组合、改装而来的作品。

  不过,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件稀有的国宝。

  《瑞鹤图》是宋徽宗的所见所感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上。引得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久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瑞鹤图》北宋 赵佶

  徽宗亲睹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于是欣然起笔,将目睹之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云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瑞鹤图》北宋 赵佶

  端门屋顶,彤云缭绕,天空中群鹤翱翔。徽宗在构图上相当大胆,一改花鸟画的传统画法,以超现实的表现手法,重点描绘了群鹤的姿态。

  十八只鹤组成的鹤阵,盘旋在石青满染的天空中,疏密相间,升降自如。立于屋脊鸱吻上相对的两鹤,一只翘首观望空中舞意正酣的群鹤,一只刚刚落于鸱吻之上,翅犹未敛。

  宋徽宗的花鸟,多为设色,古雅雍容的色彩,不仅在为他的王朝歌功颂德,也彰显着“丰亨豫大”的时代主题,甚至连他梦境中“雨过天青”的景象,仿佛也是对他统治下理想境界的反映,但这种瞬时的美好,无疑隐含着理想境界最终幻灭的结局。

  手绘云龙图案的《草书千字文》

  在中国书法史上,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已家喻户晓,而其行草书作品也是不容忽视的。辽博现藏有宋徽宗赵佶的三件行草作品:《蔡行敕》、《恭事方丘敕》、《草书千字文》。

  此卷《草书千字文》为纸本,长3余丈,无一接缝,描金云龙纹生动而规整,犹留唐人遗韵,专家认为如此精工的图案,却毫无板滞之弊,应该不是雕版印刷,而是工匠一笔一划描绘出来的。如此长卷,如此繁缛的手绘云龙图案,对重新认识与研究宋代造纸技术弥足珍贵。

  

草书《千字文》局部 北宋徽宗赵佶

  卷上的草书一气呵成、笔势凌空、变幻莫测,犹如长江奔腾,一泻千里,又犹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运笔迅疾流畅,结体奇宕潇洒,如此长卷,却毫无倦笔,在纵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非常巧妙的利用了笔画中的长线条,如文中的“号”“帝”“也”等字,末笔处的有意拉长,调节了空间比例,使整幅长卷看上去更加疏朗、跌宕与灵动。

  草书《千字文》局部 北宋徽宗赵佶

  由于纸面光洁,笔墨渗透得相对缓慢,而且徽宗在写作时很迅疾,使得撇、捺画及转折处的处理都显得很尖锐,与徽宗的瘦金体生出几分相似。

  除此卷草书千字文存世外,徽宗还有一幅楷书千字文卷存于上海博物馆,是徽宗22岁时的作品。而此卷草书千字文作于宣和四年(1122年),是年徽宗四十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已接近晚年,可以说这卷千字文代表着徽宗书法的成熟面貌:章法与黄庭坚有几分神似,草法主要出自怀素,间有张旭影响,偶尔杂入几个行书字,又是薛稷面目,总的是怀素《自叙帖》一路。

  这与徽宗早年学习黄庭坚,后学初唐薛稷、薛曜,草书学习张旭、怀素的书学历程是高度吻合的,因而可将其视为徽宗草书的代表作。

  《秋声赋》

  辽博当年入藏的一批元代法书,虽不如唐宋之盛,但就有关赵孟頫的书法作品,还是大有可观的:赵孟頫传世少有的大字行书《苏轼烟江叠嶂诗》,追求王氏笔法的《陶渊明归去来辞》,为中峰和尚写就的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徵明“玉兰堂”旧物《欧阳修秋声赋》都在辽博的收藏之列。

  《秋声赋》 元 赵孟頫

  《秋声赋》与赵孟頫的典型作品不太一样,王连起先生认为“赵孟頫晚年有时刻意将点画转折的棱角泯灭一些,追求苍率疏荒的效果,像《秋声赋》这样,就一反平常结字的严谨和用笔的情致,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笔势的厚重和笔意的苍劲上,体势也力求雄健放纵。”

  明末王世贞在《弇州续稿》中,曾就《秋声赋》在文学与书法上的关系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赵子昂此书,英标劲骨,有松风意,要与《秋声赋》斗雄;而行间茂密,丰容缛婉……故赋不能兼有也。”

  北宋缂丝孤品与南宋缂丝名手朱克柔的作品亦不容错过

  

北宋缂丝《紫鸾鹊谱》

  辽博新馆收藏的缂丝作品,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均属世界之最,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高131.6厘米,宽55.6厘米。紫色熟丝地,彩色丝织花卉鸾鹊。图案每组由五横排花鸟组成,鸟均展翅飞翔,各具姿态。花卉以《重楼子》牡丹和番莲为主,衬以荷花、海棠花等纹样,犹存唐风。每一组图案制成之后,改换纬梭的色彩,再就原图案继续制作。这种只改换纬梭色线反复出现同一图案的方法,正与锦的图案相似。

  这幅保存完整的匹段,为传世北宋缂丝整幅的孤本。这幅缂丝作品应属北宋官办手工业缂丝作坊所制。

  南宋缂丝《山茶图》朱克柔

  南宋缂丝《山茶图》系缂丝名手朱克柔的独具匠心之作,花萼改用披梭,其余多用平梭,叶不勾线,枝干等以合花织成。朱克柔每制作一幅作品都是精美绝伦,在我国缂丝发展史上已然达到了一个高峰。这幅缂丝作品流传到清代,为卞永誉收藏,右方钤“令之清玩”朱文一印;雍正、乾隆时期,为安岐所有,作为《唐五代两宋集册》的引首。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