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从相加到相融有多远?
发稿时间:2018-09-01 19:18:00 来源: 国际商报
原标题:出版业:从相加到相融有多远?
在增值税优惠等政策利好下,今年上半年,实体书店持续扩张,加之出版业的知识付费模式逐渐形成,以及本土原创佳作在出版市场上的持续发力,提质增效成效初显,这让出版业多了几分底气。
记者了解到,当下,融合发展正从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相加”,逐步发展到新旧理念、技术、内容、渠道、人才等的“相融”。我国数字出版转型也正从观念层面的转变进入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日前发布的《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动态评估报告》认为,当前新闻出版业转型主要集中为构建新媒体新平台,提供在线教育、知识服务、城市生活服务、数字阅读服务等方面。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知识服务等均是出版转型发展的不同阶段、以不同产品形态并存的产物。
在内容数字化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与技术企业的合作愈加深入,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不再是纸书数字化、电子书、扫码听书等单一形式。市场上传统出版物出现了更多形态,纸书寻找到了自己的“增值模式”。
例如,日前长江新世纪推出了白岩松的自创图书系列品牌“FromBai”,将《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白说》累积销售逾500万册的三册图书重新包装,以音、视频的形式增加了白岩松回看当年自己文章时的所思所想。丰富了读者观感,反馈不错。而DCG数传集团在出版界大力推行的RAYS系统也是典型案例,其将问答、直播、读者圈等各类场景应用的300余种小应用与纸书挂接,打造“现代纸书”,目前已与全国200多家出版社合作,实现了1.3亿元以上的收入。
其次,在知识服务方面,出版机构对其认知愈加清晰,模式渐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曾表示,当前知识内容泛娱乐化严重,相对而言,传统出版机构拥有庞大、专业的资源库,且内容评价机制更专业,应当抓住机遇成为知识服务的主要供给者。
目前,出版机构打造的知识服务产品主要类别有:开发内容数据,反哺内容出版和知识服务的,以及打造在线专业知识服务的平台和在线教育、在线培训平台。例如中华书局古联数字技术公司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商务印书馆的“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等实现了较好效益的专业数据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打造的中国建筑出版在线知识服务频道和“建工社微课程”微信服务号,通过PC端和移动端为建设执业考试类考生提供增值服务。此外还有与上述社群阅读学习平台相对应的产品,如中信出版集团的“中信书院”、湛庐文化的“湛庐阅读”等针对大众和少儿细分人群的阅读产品正在加快探索步伐。
专家指出,产业链延伸正成为融合发展的重点方向,出版机构在多形态文化产品的开发方面将持续发力。
当然,出版机构探索融合发展的基础离不开人才的持续培育和内部管理机制的灵活转变。复合型和全媒体人才是融合发展的核心,创新型“产品经理”是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堪称少儿社典范,在重点选题的策划过程中,该社要求编辑同时提交传统和数字两种方案,并通过数字产品二次提成的方式鼓励编辑真正做到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