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营交响乐团发展新模式
发稿时间:2018-09-06 08:17:00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探索民营交响乐团发展新模式
——天交、秦交合作交流、携手共进
8月26日,《仲夏夜之梦》中外经典名曲交响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奏响。本场音乐会以民办公助的秦皇岛交响乐团(以下简称“秦交”)领衔,天津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天交”)演奏员助演的形式完成。
与职业乐团相比,本场演出在技艺上尚不能称为“精湛”,但它承载着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背景下,国有职业乐团与民营乐团交流合作的深厚友谊,以及民营乐团借助政府、兄弟乐团的力量谋求自身发展突围的积极努力,对民营交响乐团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组建靠情结
秦交团长王跃林从小学习小提琴,原是当地文工团的小提琴演奏员。后来文工团解散,但王跃林的音乐情结挥之不去。于是,他从2008年开始组建秦交,乐手有教师、工人、商人等,平时各自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排练、演出,乐团管理基本依靠志同道合的朋友间的情义。“我们建团初期完全是一些热爱音乐的朋友凑在一起自娱自乐,没有正规的排练场地,也没有机会参与高规格的演出。”王跃林说,“那时候,乐团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声部难以完成演奏任务。”
天交长号首席田子崎的回忆印证了王跃林的说法。2014年,田子崎第一次受邀到秦皇岛参与秦交排练,“感觉像是喝醉了一样”,无论吹得多么准确都难以融入乐队,因为乐队音准存在严重问题。“当时,他们对谱面知识以及乐器指法、奏法等基本技术都不太清楚,排练厅灯光昏暗,甚至看不清谱子。”田子崎说。尽管硬件条件和技术上漏洞很多,但秦交人对音乐的热爱深深打动了田子崎。于是,田子崎开始频繁地到秦皇岛帮助乐团排练、演出。
通过交流合作提高自身水平
田子崎常常在下午4点完成了天交的排练后直奔火车站,坐高铁赶到秦皇岛与秦交排练切磋,晚上再坐最后一班高铁赶回天津,次日准时参与本团的排练。渐渐地,天交的其他声部成员也加入这个行列,为秦交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王跃林也时常率团到天津,观摩天交的排练和演出,两个乐团也常常互派乐手参与对方乐团的演出。
久而久之,王跃林十分欣喜地发现,秦交的演奏技术和职业素养都有了显著提高,曲目积累也从2014年的二三十首发展到如今的170余首。乐团组建初期,五六十岁的乐手占比七成,观念、技术等都不理想。如今,乐团80%以上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毕业于专业音乐学院或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的乐手占比超过60%。王跃林说:“我们的水平跟职业乐团没法比,但发展势头向好,‘以在团为荣、以排练为乐’的乐团文化逐步形成。”天交团长卢笙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不能缺席,天交与秦交在不同的地方从事着同样的事业,天交愿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共同推动中国交响乐的普及和发展。
如今,秦交的基本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乐队对音乐的强弱、感情表达等也有了更为细腻、精准的认知和处理。就在8月26日正式演出之前,天交首席雷声还单独跟小提琴一声部的乐手交流,分享他的技巧和经验。“如在演奏门德尔松创作的《仲夏夜之梦》时,乐手们要用跳弓、碎弓等技术来表现乐曲描绘的夏夜天空中若隐若现的繁星,而乐曲抒情部分的揉弦技巧要舒缓,寻找歌唱一般的感觉。”雷声说,秦交的乐手非常好学、领悟力强,虽然不能以职业乐手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但经过短暂的排练、交流就能够完成《仲夏夜之梦》这样高难度的作品,非常难得。
政府的支持是发展的关键
王跃林感叹秦交多年以来的发展离不开天交的帮助,更离不开秦皇岛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秦皇岛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厚存介绍,当地政府主要以采购演出的形式支持秦交,为其创造机会参与政府主导、主办的各类文化活动。由秦皇岛市文广新局主导的《春之声》《夏之绿》《秋之歌》《冬之韵》四季音乐会和由秦皇岛市委宣传部主导的新春音乐周,已经坚持举办了5年,专业化的演出不仅提振了乐团的士气,也培养了大批观众。今年,秦皇岛政府方面还出资委约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创作交响组曲《交响秦皇岛》(暂定名),该作品将由天交首演,秦交进行长期常态演出并在周边地区巡演。“未来,我们将在音乐厅硬件建设、音乐创作基地打造、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为秦交的发展和秦皇岛的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李厚存说。
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庄林认为,对交响乐在中国的普及、发展来说,创建一流名团是必须的却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发挥地级市交响乐团的作用。秦交借助政府力量,积极主动寻求职业乐团的帮助,谋求自身发展,探索了中国民营交响乐团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 罗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