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传统文化耀中秋 《传承的力量》特别节目9月10日播出

发稿时间:2022-09-10 14:0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当传统文化的光芒在中秋之际照进校园,将会是怎样的绚丽景象?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特别节目9月10日13:30播出,登录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央视频可同步观看。

  陕西省西安高新区第十二小学的学生们表演《舞动空竹》。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节目截图

  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十二小学,学生们身着汉服,弹起古筝,学习传统礼仪,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今年中秋的压轴节目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空竹表演。9根12米长的绳索依次排开,空竹飞转而下,一气呵成,连接起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敦厚乡金钥匙学校的孩子们表演自创川剧校园剧《约定》。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节目截图

  “爸爸妈妈,你们好久回来嘛?”随着一声川剧唱腔,成都市蒲江县敦厚乡金钥匙学校学生张雨馨唱出了对父母的思念。中秋前夕,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演了自创川剧校园剧《约定》。这些孩子大多是在农村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的留守儿童,张雨馨也是其中之一,她与妈妈有个约定,只要川剧节目上了成都的舞台,她就可以在成都与妈妈团圆。金钥匙学校师生把这个情节编排成川剧,搬上了成都的舞台。

  孩子们听老人讲述苏灯历史。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节目截图

  “一眼苏灯一世情,千年苏灯今犹亮。”在江苏省苏州市,苏灯已走过一千六百年的历史。苏州市平直教育集团南环实验小学校将苏灯带入校园,并打造出全市唯一一所苏灯传习所。“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在中秋灯会上,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苏灯挂进校园,点亮了文化传承的灯火。

  四川省成都市新川外国语学校学生们表演《非遗筑梦》。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节目截图

  扎染古称扎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拥有一百多余种技法,晕色丰富,趣味无穷。四川省成都市新川外国语学校将扎染引入校园,为学生们开展一系列生动的传统文化体验课。中秋佳节,孩子们用老师教授的扎染技艺,亲手制作服饰、油纸伞、灯笼,并借助音乐和舞蹈,充分展示“扎染”的艺术魅力。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合唱团表演《川江号子》。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节目截图

  “八月中秋望月发,团圆热闹打糍粑……”在中秋节,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合唱团的同学们穿上了船工们拉纤的服装,喊起了“川江号子”。他们以四川本土最刚毅的方式,抒发着劳动人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思。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理工学校的学生们表演《板龙迷》。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节目截图

  “凳板龙”是民间龙灯的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今年中秋,广东省河源市河源理工学校的学生们结合自身的专业,在“凳板龙”的演绎中展示对“龙文化”与“龙精神”的传承。他们尝试让“凳板龙”以更开放、直观、多样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提高人们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南通大学集体创作撕纸作品《中秋快乐》。2022年《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节目截图

  窗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技艺,其中,“撕纸窗花”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创作者以手指代刀,即兴创作,饱含意蕴与童趣。中秋佳节,南通大学的100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创作完成了长达百米的撕纸作品《中秋快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