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开封州桥海马,原来你是这样的神兽

发稿时间:2022-11-22 10:3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开封州桥海马石壁。

  不久前,河南开封州桥遗址考古公布重大发现,州桥东岸石壁重见天日。石壁由上下16层石块错缝垒砌而成,南壁存约23.2米,北壁存约21.2米,通高约3.3米,总长约30米。石壁雕镌海马飞鹤巨幅长卷,今南北壁各存海马3匹,每匹海马前后各一只飞鹤,祥云点缀其间。

  海马是水界精灵,能踏浪飞奔,堪称水界飞毛腿,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瑞兽,常用来祈佑楼宇、河渠、桥梁平安。这些海马欣赏过州桥明月,经历过宋金兵火,如今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端详这来自900多年前的神兽,有许多问题萦绕心头。

海马石壁是怎么来的

  海马石壁与州桥的修造并不同时。州桥始建于唐建中年间(780-783),宋朝曾改名天汉桥。它北通御街,桥上是车驾御路,还是使节入朝的必经之路;桥下是漕运咽喉,江淮湖浙的粮米、东南的百物众宝、西山的薪炭,都仰赖这条漕运送往京师。汴河帆影点点,舟船如织,州桥雄踞汴河之上,面子里子都得做足。

  海马石壁的确切建造年代正史无载,据史料推断应在宋哲宗绍圣(1094-1097)初。督造官是清汴司贾种民,朋友章惇、宋用臣与此事也有关系。北宋都水监下设汴河堤岸司,元丰年间(1078-1085)引洛入汴,堤岸司改称清汴司,宦官宋用臣任提举官。元祐八年(1093),章惇拜相,宋用臣掌管京师营造,贾种民掌管汴河堤岸。

  宋人张知甫《可书》多记北宋旧事,备述州桥石壁的修造细节。章惇拜相之初,采纳贾种民的提议作州桥石岸。本来石岸已成,另用熔化的铁水浇注石缝,但求百年永固,里子的功夫是做足了。可惜从面子上看,光秃秃的石壁有些单调,显得上阔下狭,像一个硕大的广口瓮,宋用臣见了大笑而去。贾种民登门求教,宋用臣建议雕镌海马水兽等祥瑞图,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马石壁。

  宋人陈次升《谠论集》有一道弹劾贾种民督造天汉桥用人太多、耗费过巨的奏折,叶梦得《避暑录话》也载有贾种民绍圣初的修桥趣事,说他天天穿着官服、拿着棍子亲自到工地监工。这些记载,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更多信息。

海马是何方神兽

  水产海马始见于唐代药典《本草拾遗》,体长数寸;明清时期黄山有山民负客游山,足健如马、横行云海,也称海马;江浙地区还曾称轻利之舟为海马——它们当然都不是瑞兽海马。

  瑞兽海马是水界精灵,有人说它是舶来品,其实很可能是根植于汉文化的本土吉祥物、华夏神兽。《礼记》有“龙马负图”传说,很早马与龙、水就有紧密联系,以水泽出马为祥瑞。而且古人提到海马和水马、泽马、天马、神马、龙马等名称,也常常傻傻地分不清,不作区别。咱们来扒一扒它们的渊源,理一理海马的成长小史。

  水马。《山海经》记载:“(滑水)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传说滑水产水马,前腿有纹、长着牛尾。后来,能和水扯上关系的马都可以称水马、泽马,跟文臂牛尾的水马便不是一回事了。东晋王嘉《拾遗记》说“变乘桴以造舟楫……泛河沉璧,有泽马群鸣”,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说“天瑞降,地符升,泽马来”,马只在地上跑,能踏浪飞奔的泽马,是了不得的祥瑞。

  天马,代表是渥洼马。《汉书》有关渥洼马的记载很玄乎,说“(元鼎四年)秋,马生渥洼水中”。实际上是,有个叫“暴利长”的刑徒被流放到敦煌,发现此地有一群野马,很是不凡。为贡献祥瑞,他夸说野马出自渥洼水,取意于《山海经》和龙马负图传说。武帝很高兴,特意作《天马歌》。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说“马实龙精,爰出水类。渥洼之骏,是勒是蹄”,干脆把半真半假的渥洼天马和《山海经》中的水马合二为一。

  龙马。《周礼》称“马八尺以上为龙”,不管是龙马、龙驹,还是天马、龙媒,原本指的是渥洼之类的千里马,如杜工部的“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李太白的“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纹龙翼骨”、苏东坡的“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膺,虎脊而豹章”等,虽以龙作比,本皆凡间走马。

  龙为天上马,马乃地下龙,古人认为龙马承载天意,又称神马、玉马,慢慢神化,便不再是凡间走马了。《宋书·符瑞志》描述:“龙马者,仁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音。”《符瑞志》还记载了泽马、腾黄等有史以来的各类神马,通天入海、畅达四方,甚至能言、不死,骑乘者可长寿。

  海马。很长一段时间里,《山海经》的水马、《周礼》的龙马、《汉书》的渥洼马等,都能称作海马,宋前后凡间渥洼骏马、蹈水不没的海马和生有垂鬣、鳞甲、双翅的龙马,渐渐有所区别,基本确定凡间千里马、水精海马、龙翼天马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宋人的观念里,“水马生水中,善行如马,亦谓之海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踏浪飞奔。海马抛弃了不太和谐的牛尾,保留了“马八尺为龙”的高大形体,最终变身为象征帝王仁德的瑞兽。

  海马还不怕火。南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有“赞宁识海马骨”的故事,说海马“上胫可长五尺,膝以下长三尺,脑骨若段柱”,其巨如此;海马骨“积薪焚三日不动”,其不惧烈火如此;凡马被海马骨吓得“裂鞍断辔、棰之流血,掣缰却立”,其神威如此!

  瑞兽很多,宋用臣为什么单单建议州桥石壁选用海马呢?一者州桥地处都城中轴线,古称子午线,与午马的地支位次相合;二者因海马乃水精,不惧水火、健足善走,雕镌于州桥之侧,乃祈佑漕运顺遂畅达的意思。

海马长啥样

  州桥石壁受水啮日晒,又埋藏日久,细节多漫漶不清,幸有图籍可查,可为复原之助。《大唐开元占经·马占》引《瑞应图》描摹龙马:“龙马者,高八尺,长头身,有鳞甲,骼上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音,蹈水不没。”比较前文《符瑞志》可知,龙马高八尺,善蹈水,有双翼、鳞甲、垂毛。

  海马长啥样呢?海马形体高大,没有双翼和鳞甲。李诫《营造法式》列举?瓦上常用的9种走兽,其四、五分别是天马和海马,从宋代开始它们已和行龙、飞凤、行狮、飞鱼、牙鱼、狻猊、獬豸一道,守护凡间楼阁殿宇。天马、海马还常用在雕作、彩画作。《营造法式》存有图样,天马与海马很像,惟天马色白、生双翅,海马色暗、无翅。以一雄一雌成对为常式,其一昂首奋蹄,其一回首顾盼,二马相映成趣。

  州桥海马踏浪奔腾,头顶独角清晰可见,马首顾盼之姿、马尾飞扬之态,与《营造法式》中的海马高度一致。据现场测量,州桥海马通高2.3米,与史料所载马高“八尺”相合,是按1∶1的比例雕镌。

  海马纹应用广泛。宋人徐兢在宣和五年(1123)出使高丽,见其仪仗海马旗,“中绘一海马,前膊有鬣,状如火炽”。此旗与大宋仪仗海马旗渊源深厚。元明以降,海马纹是瓷器的常用纹样,如明成化斗彩海马纹天字罐、明成化斗彩海马纹敞口盘、斗彩海马兽纹双耳扁壶、嘉靖海马素三彩碗等,继承《营造法式》海马形象,变化在于头顶独角消失、后腿偶另有火焰纹。

  《营造法式》所绘海马的头、身、鬃、尾、蹄等,都跟凡马一样,只是头生独角、前腿处有飘扬的鲜红火焰纹,后世的海马图样与它一致度很高。而州桥海马与它大体一致,但有三处不同:没有神兽标志性的火焰纹,而且肢节长垂毛、脚呈偶蹄形。

  “旁有垂毛”属龙马特征,偶蹄更令人费解。难道是因为当时龙马、海马尚未完全分化定型,抑或因石壁遭水啮日晒致火焰纹磨损?州桥海马带给我们太多惊喜,也留下太多谜团。

  (作者:张伟丽,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