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浙江庆元:返乡80后90后接过月山春晚传承“接力棒”

发稿时间:2024-02-09 11:1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近日,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的返乡青年村民们正在抓紧排练第44届月山春晚的“压轴戏” ——《一个村庄的集体记忆》。这个传统节目已连续43年在村里春节晚会上演,是村民们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以舞台剧形式展现犁秧田、打稻谷、捉泥鳅、磨豆腐、编草鞋等生产劳作场景和技能,原汁原味呈现乡村创意和韵味的传统金字招牌节目。

  2024年月山“村晚”排练节目。 庆元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参与《一个村庄的集体记忆》表演的月山村村民吴继防说,“演身边人、谈生活事、道心里话、颂新生活,大家一代一代把劳动成果传承下来,心里很高兴。”

  “村晚”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2月3日,在外工作的95后月山姑娘李雯静拖着行李箱回到村口,就往村文化礼堂一路小跑——她要指导村民排练第44届月山春晚节目。

  从读小学就开始参演村里春晚节目的李雯静,可谓这个乡村舞台的“老戏骨”。她2014年至2019年参与了月山“村晚”策划。今年,她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月山村龙年“村晚”导演。

  2024年月山“村晚”排练节目。庆元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李雯静一道回到村里的,还有一批月山“伢儿”。这些从小看着“村晚”长大、参与舞台演出的80后90后青年上百人,他们从事教育、音乐、美术等工作,接过了“村晚”传承的接力棒。

  “一回村,学舞蹈的教唱跳,学设计的做服装,学财务的管花销。”李雯静说,月山村龙年“村晚”专门设有火炬传递环节,返乡年轻人将从村里老人手中接过“村晚”文化传承的“火种”。

  20世纪80年代初月山“村晚”。 庆元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年初二开演的‘村晚’,将有小品《忖忖乌》、朗诵《少年中国说》、群舞《采茶舞》等20余个节目,全村150多位村民参演。”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吴亦健说,对月山村人来说,“村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演出。每年腊月一到,村民们就开始策划自己的节目,拉着亲朋好友忙排练。

  吴亦健介绍了月山“村晚”的起源:1981年的小年夜,月山村小学操场上亮起几盏煤油灯,几个爱好文艺的村民聚在一起,在操场中间敲锣鼓、拉二胡、唱民歌,还把日常生产生活中编草鞋、打稻谷、犁秧田等场景都演绎了一番。

  让吴亦健没想到的是,这台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乡村晚会,开创全国“村晚”的先河。43年来,月山村有1000多个家庭登台表演,村里的“草台班子”艺术水平日益精进。“物质富裕了,精神也要富足。”曾在2014年至2019年担任月山“村晚”总导演的月山村村民吴美妫说,经过多年发展,“村晚”节目加入传统非遗民俗元素,也融入现代文明新风。

  20世纪80年代初月山“村晚”。 庆元县委宣传部供图

  透过月山村这些年“村晚”节目单,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发生显著变化。除了农活秀,村民还用快板、三句半展示清廉家风、村庄蝶变,用小品相声把勤劳致富的好典型演绎得活灵活现。

  “村晚”讲述着老百姓的身边事,也映照着乡村生活的变化。月山村74岁的村民吴晓露说:“以前过春节,大家吃吃喝喝、打牌消遣,现在过年,人人上‘村晚’,唱歌跳舞”,村民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文明新风更浓了。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