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探寻文化遗产新表达

发稿时间:2025-08-12 10:5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蕴聪)如果把装置设计放进南京城市的公共博物馆,你期待它们改变什么?近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伽蓝殿平台上,一场聚焦“在地性”的参与式设计工作坊惊艳亮相。

  作为“永不消失的遗产”2025全球创客大赛的特别活动,此次参与式设计工作坊邀请了25位南京本地艺术设计师、文化工作者、摄影师及市民等嘉宾,与大赛导师、选手齐聚一堂,开启了一次关于“如何让文化遗产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深度对话。

  现场,8支大赛入围队伍逐一在沙盘上展示其经过实地调研、专家讲座、沉浸式创作等阶段后初步完成的作品物理模型,并进行设计阐述。嘉宾则以“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层客群使用需求”“装置的日客流承载量是多少”“装置使用覆盖哪些语种”“如何考虑空间人流动线”“摇晃式装置的安全性”等问题,直击设计与公共需求的深层联系,让专业智慧与公众需求在碰撞中融合,让文化遗产成为公众可介入、可塑造的活态存在。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这场活动里,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延续性与生生不息。”参与本次活动的博主Lumi说,“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聚集在这里,分享他们对南京文化遗产的理解以及对装置落地的畅想。当地市民也参与进去,共同讨论如何让设计更‘接地气’,如何共创文化遗产的未来。”

  “在互动过程中,可以让市民为博物馆即将落地的装置设施提供实用的建议与贡献,带动市民以‘主人翁’意识去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大赛导师、来自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SEEVR实验室的张巨表示,这种尝试对文化传承非常有意义,且在博物馆领域具有革新性。

  8月14日,“永不消失的遗产”大赛终审路演将在博物馆举行,揭晓最终优胜作品。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