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轮播图 >> 正文

倪金荣:半生紫砂情 做好手上这把壶

发稿时间:2019-06-05 12:3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把壶的好坏必须是由使用者去定义的,自卖自夸,我不喜欢。”倪金荣对做壶始终有着自己的标准。眼前这位70岁老人的双眼中总会闪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活力。“我一听到别人说你这个壶做得好呀,我马上就来了精神。”

  从1979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倪金荣已经做了快30年的紫砂壶。“紫砂壶的本质是一个实用器。由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文人墨客的参与,帝王将相的喜爱,紫砂壶才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的承载形式。”

  几乎一辈子都在与紫砂行业打交道的倪金荣跟紫砂壶有着独特的缘分。“最开始我做的不是紫砂壶,而是做制壶的工具。八十年代早期,我对做壶兴趣依旧不大,那时工人做壶有固定的生产计划,工作量大也没有多少收入。”直到1985年,随着海外市场对宜兴紫砂壶的需求大量增加,想着可以靠做壶改善生活的倪金荣才逐渐转向紫砂壶的制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倪金荣觉得自己前期长时间的工具制作经验颇为珍贵。

  

  

  1990年,才正式开始接触紫砂茶壶制作的倪金荣迅速有了自己的方向。“我喜欢临摹,也擅长临摹。”倪金荣对传统技艺与先辈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坚守与喜爱。“紫砂壶已经兴旺了400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急功近利的创新并不可取。”

  但一味的模仿终究不是自己的东西,这一点倪金荣比谁都更清楚。“临摹时,我总会去思考这件作品还有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比如的茶壶造型其实更适用于脊梁,我就设计安装上自己做的脊梁;我觉得这个茶嘴做得不好,我就去换一个更好看的造型。”在倪金荣看来这不仅是他的风格,也是他认可的创新之道。“在老祖宗的基础上去创新,我们不能忘记紫砂壶真正的立根之本。”

  无论是好的作品还是好的技艺都离不开时间的沉淀,越久远越能绽放出独有的价值。

  

  倪金荣的作品在世人看来无疑已经成为受人追捧的佳作。但在他的身上却无法发现一丝的架子。这位民间匠人身上特有的质朴犹如一瓶老酒在时间的磨砺下越酿越醇。

  “泥料分为段泥、原矿朱泥、老朱泥……紫砂壶一定要以泥料为上,再论其它,因为泥料是紫砂壶的根本所在。工具讲究7把锯扯,8把刀。器型又分圆器、方器、花期……”三十载做壶经历深深烙印在李金荣的骨子里,说起紫砂壶他总是如数家珍,连眼睛内的神采更是分外的明亮。

  面对当下市场对宜兴紫砂壶高居不下的热度,倪金荣坦言,当下是紫砂壶兴旺鼎盛的时期。

  “我一年可能只做20把壶,要么是朋友托我做的,要么就是我自己送给了朋友。”在过热的环境中,倪金荣有着自己的冷思考。“作品是希望得到大家认可,而不是去卖高价,如果做出来的东西完全变成一件挣钱的工具其中的意义就变了。”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再去回忆往事,倪金荣始终忘不了90年代自己为以一批缺少壶盖的茶壶制作盖子的经历。“那人专程从潮州赶到宜兴丁山的家中登门请我制作,我足足烧制了三次才第一次成功,但成功时的喜悦与成就感无法表达,那一刻我就想着要把壶一直做下去。”

  30年如一日的创作,倪金荣用自己一件又一件作品诠释了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坚守。时至今日,倪金荣依然坚持上午工作两个小时,下午工作两个小时的习惯。“如果不是年纪大了,我其实想每天多做一点。”倪金荣总会时不时念叨一下。

  长久以来,担心手艺没有办法传承始终是倪金荣的一块心病。可现在看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家乡拾起了这份传统的手艺,他总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肯定会一直做的,我还想和这些年轻人比一比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