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瑞兽麒麟

发稿时间:2023-09-25 15:02:00 来源: 中国金币文化

  作为四灵之首,瑞兽麒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麒麟相关的吉祥文化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古至今,麒麟的外观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最终成为我们现在熟悉的威武瑞兽。麒麟是吉祥、仁和的象征,有君子之德,能纳福镇邪,因而受到推崇和喜爱。 

  麒麟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动物特征的混形型瑞兽,大家今天熟悉的麒麟形象实际上是经过了几千年发展演变的结果。关于麒麟的原型,学者们说法不一,有麒麟出于鹿、獐、牛等不同的说法。古代典籍《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有一种守卫百神之所昆仑山的神兽,叫开明神兽,这种神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有学者认为,“开明”原为“启明”,以“开”代“启”是为了避汉景帝的名讳,“启明”和“麒麟”古音相同,因此,这种长得像虎而有九头的神兽很可能就是麒麟的原型。 

  先秦文献对麒麟形貌的记载较少,汉代以后逐渐增多。《尔雅·释兽》记载:“麟:麕身,牛尾,一角。”西汉刘向的《说苑·辨物》中对麒麟的描述是:“麇身,牛尾,圆顶,一角。”《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祭祀时“获一角兽,若麃然”,这只神兽也是麒麟。麕、麇、麃都是指獐子,形状像鹿而体形较小。西汉时期麒麟的主要特征就是麇身、牛尾,还有一只角。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区分了麒麟的性别,麒为雄性,而麟为雌性。“麟,大牝鹿也”,麟就是指成年雌鹿,又云:“麒,仁兽也,麇身牛尾,一角。” 

  西晋时期的文献对麒麟的足蹄特征进行了记录。陆玑的《草木疏》中说麟的形象是“麕身,牛尾,马足,黄色,圆蹄,一角,角端有肉”。除了“马足”,《史记索隐》引晋张揖语,提到麒麟有“狼蹄”。东晋时,麒麟的头部也有了具象。干宝在《搜神记》中记录麟的外貌是“如麕,羊头,头上有角,其末有肉”。而在《初学记》所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征祥记》的记载中,麒麟之首变成了狼头。 

  到唐宋时期,麒麟的形象又发生了变化,《汉书·武帝纪》注引唐颜师古语中记载的麟是“麋身”。范镇在《东斋记事》中曰:“嘉祐中,交趾贡麒麟二,予尝于殿庭中与观,状如水牛,身披肉甲,鼻端一角,食生刍果瓜。”在这里,麒麟的身体不再是鹿的形态,而是形似牛,并且有肉甲。除了文字记载外,宋代文献中还出现了麒麟的图案。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就绘有两种麒麟纹样,麒麟的头部像龙,顶上生角,体形像狮虎,马蹄,狮尾,身披鳞甲。 

  元代的麒麟也有一些变化。在《元史》的记录中,麒麟的蹄变成了爪。明代夏元吉的《麒麟赋》对麒麟的形貌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丰骨神异,灵毛莹洁,霞明龙首,去拥凤臆。星眸眩兮昆耀,龟文灿兮煜熠。牛尾拂兮生风,麇身动兮散雪,蹴马啼兮香尘接腕,耸肉角兮玉山贯额。”由此可见,明代的麒麟已经是龙首、凤臆(即凤的胸脯)、麇身、牛尾、马蹄、龟纹,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麒麟形象非常接近了。 

  明代还有一种外国进贡的“麒麟”。《明史·外国列传》中记载了当时外国进贡的麒麟形象:“麒麟前足高九尺,后六尺,颈长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这里说的麒麟很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长颈鹿。明清时期的史书、方志中都有关于牛生麟的记录,因为麟是龙、牛所生,所以会身披龙鳞。《清史稿·灾异志》五中记载:“(康熙)二十八年九月,余姚北乡民家牛产麟,狼项、马足、麕身,遍体鳞甲,金紫相错。” 

  当代的《汉语大词典》对麒麟的释义是“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这是现在对麒麟之样貌最为常见的描述。 

  麒麟之所以受到我国人民的尊奉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麒麟具有多种美好的品格特征。首先,麒麟是百兽之长。《大戴礼记·易本命》曰:“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曰:“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凤生鸾,鸾生庶鸟。应龙生建鸟,建鸟生麒麟,麒麟生庶兽。此盖鸟兽之始也。”古人不仅将麒麟视为百兽之长,而且认为其为百兽之祖。 

  其次,麒麟还有规避危险、辨认明君的灵性。《毛诗注释》言麒麟“不入陷阱,不罹罗网”。麒麟还能占验人间的治乱兴衰,《吕氏春秋·有始览》曰“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就是说当统治者暴虐无道时,麒麟就不会出现。因为这种能力,麒麟也被视为四海升平的祥瑞之兆。《艺文类聚》引孙氏《瑞应图》云:“(麟)一角兽,天下太平则至。”一直到现在,“麟趾呈祥”依然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吉语。 

  麒麟还是仁善、德行的代表。《春秋公羊传》曰:“麟者,仁兽也。”何休注:“状如麇,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毛诗正义》进一步解释:“有角示有武,有肉示不用。有武而不用,是其德也。”麒麟有角,勇猛善战,但角上覆肉,说明它不想抵触外物,并不好战。《毛诗正义》云:“(麟)不履生虫,不践生草。”麒麟甚至连草木都不愿意踩踏,有慈悲之心。明谢肇淛总结:“麟之长百兽也以仁,狮子之服百兽也以威,凤之率羽族也以德。”麒麟是以仁爱率服百兽的,这也与儒家对圣王之道的期待相吻合。 

  在传统文化中,麒麟还被与高尚的道德品质联系在一起。汉代刘向在《说苑·辨物》中对麒麟有如下评价:“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践,位平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有质文也,幽闲则循循如也,动则有容仪。” 

  心怀仁义、行止有矩的麒麟俨然是兽中君子,常被视为圣贤、人才的瑞应之物。《拾遗记·周灵王》中记录了一个故事:孔子诞生之夜,“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钧天之乐,列以颜氏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镛之音,异于俗世也。又有五老列于徵在之庭,则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或许是因为这个传说,民间常将麒麟视为送子的神兽,将平安得子称为喜获麟儿。人们还会通过崇拜麒麟的仪式来祝祷早日生子、孩儿颖秀。此外,人们认为麒麟有驱邪的法力,会在建筑物前、屋内摆放麒麟雕刻,还会佩戴麒麟形护身符。纳西族、畲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崇拜麒麟的习俗。

  麒麟强大、智慧、仁德,昭示着太平盛世和福祺祥瑞,也寄寓着人们对儿孙兴旺、家庭美满的美好期待。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