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龙年话“龙”票

发稿时间:2024-02-20 14:28:00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寓意着润泽万物、祥瑞纳福,在古代社会,是权力与尊贵、文化与智慧的象征。龙的形象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波及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我国第一套邮票——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图案就是双目圆睁、腾云驾雾的威严蟠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龙的形象和符号更是反复出现在我国邮票上,见证了龙文化深厚的文化基础。

  生肖“龙”票

  2024年1月5日,《甲辰年》特种邮票正式对外发行,生肖邮票再次迎来关注和收藏高潮。

  1980年至1991年的第一轮生肖邮票在我国邮票史上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式发行的首轮完整的十二生肖邮票。这一轮生肖邮票以写实风格为主,是中外十二生肖邮票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收藏价值。而1988年发行的《戊辰年》生肖邮票是我国首套“龙年”生肖邮票,全套1枚。邮票画面中的龙,综合了木版年画、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的特长,不以雄姿惊人,不以威猛慑人,而是以亲切、活泼取胜,色彩绚丽、雅致可爱。

  2000年1月5日发行的《庚辰年》特种邮票全套2枚,是我国第二轮“龙年”生肖邮票。第1枚名为“祥龙腾飞”,图案原型取自陕西省西安汉城遗址出土的汉代青龙瓦当上刻绘的龙。画面上采用的是一块黄色琉璃龙纹瓦当,龙的造型深厚简洁。设计者用黄、黑、红三种基本色,突出了历史感和古拙的效果;用金底色衬托了汉代瓦当上的青龙纹饰的主图,并绘有海水江崖纹样,既创造出了龙飞腾于滚滚波涛之上的艺术效果,显得十分华贵。图案右上角钤有一方“庚辰”二字红色印章,点明了画题。第2枚名为“旭日东升”,设计者采用白底色,并绘有一轮旭日跃出大海的景象,那一笔而就的草书“龙”字,仿佛就是一条游龙,寓意中华龙犹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气象万千,图案右上角钤有一方“庚辰”二字红色印章。

  第三轮生肖“龙票”是2012年1月5日的《壬辰年》特种邮票,全套1枚。邮票设计灵感来源于皇帝龙袍前胸织绣正金龙图案,并参考了清代琉璃九龙壁的造型及色彩。画面采用了龙正面角度,力求表现出龙的雍容与威严,色彩丰富而艳丽,既有皇家气度,又具有喜庆氛围。

  日前发行的《甲辰年》特种邮票已经是第四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九套了,全套2枚,总体设计风格承袭了生肖邮票的特色——取材扎实、立意吉祥。第1枚为“天龙行健”,形象源自九龙壁上的造型;第2枚名为“辰龙献瑞”,取材于传统吉祥纹样“祥龙拱璧”。两枚邮票主打红、金、黑三色,画面中的金龙灵动婉转而不失庄重敦厚,祥瑞福臻而不失朝气蓬勃。

  文物“龙”票

  在我国古代各种文物上,常出现龙的形象或纹饰,记录和反映了国人对龙的崇拜。这些意象,也以邮票的形式被记录了下来。

  1964年8月25日发行的特63《殷代铜器》特种邮票一套8枚。其中第8枚“司母戊鼎”(现名“后母戊鼎”),为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商后期青铜器,属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该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在后母戊鼎上,每个面都有6条夔龙,其中横向长边框的2条夔龙对称成为一个“肥遗”型饕餮纹,纵边各有一条夔龙,这样4个面就有24条夔龙,鼎足上铸有蝉纹。《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当然亦有古籍说夔是蛇状怪物。夔龙是一种近似龙的动物,传说其形象为一角一足,口张尾卷。夔纹象征王权和神权,饰有夔形纹饰的青铜礼器或兵器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贵。

  1979年3月29日发行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特种邮票一套2枚,图案取自战国时期的楚国帛画,亦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最完整的绘画作品。第1枚名为“龙凤引魂升仙帛画”、第2枚名为“人物驭龙帛画”,画面中均绘有龙。其中,“龙凤引魂升仙帛画”画面下部描绘了一位侧身而立的贵妇人,她头缩重髻,身着长衣,细腰宽袖,双手合掌上举做祈祷状。画面上部左侧绘有一条蜿蜒竖垂卷尾的龙,有双足,似在腾飞直冲天际;右侧绘有一条昂首奋爪卷尾的凤鸟,仿佛在腾空起舞。而《人物驭龙帛画》画面则描绘了一位留有胡须的男子,高冠长袍,手执缰绳、腰佩短剑,侧身立于舟形神龙背上:“舟”顶上有华盖,“舟”尾立一仙鹤,“舟”下鲤鱼翔游,俨然一幅乘龙升天的景象。

  还有1982年12月25日发行的《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一套8枚,其中第4枚为出土于陕西淳化县的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牛首双龙纹鼎”,鼎颈饰有一圈六条夔龙纹;第6枚为出土于辽宁喀左县、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蟠龙兽面纹罍”,盖顶有一圆雕夔纹蟠龙,肩部左右各饰一组相对的卷尾夔纹。

  最直观、经典的文物“龙”的意象当属2000年3月7日发行的2000-4《龙(文物)》特种邮票,一套6枚,分别为“新石器时代·玉龙”“战国·龙形玉饰”“汉·青龙瓦当”“唐·盘龙纹铜镜”“金国·坐式铜龙”和“清·紫檀宝座嵌螺钿云龙”,反映了我国龙文化的根深叶茂与历久弥新。其中,“新石器时代·玉龙”画面中的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26厘米,材质为岫玉,雕刻细腻,形象与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差别不大,有“天下第一龙”之称,是中国最早龙的形象,体现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与多种动物形象的结合,展现了中国龙的形象与龙观念的起源。

  民俗“龙”票

  在我国民间,龙象征着吉祥好运、喜庆繁荣。有关龙的民俗也是多种多样,最有代表性的舞龙、划(赛)龙舟等场景。

  第一次出现舞龙舞狮形象的是中国邮政在1959年9月26日发行的《人民公社》特种邮票,其中第十一枚为“文娱生活”,图案主图为一位正在吹笛子的男青年,背景画面展示的是当时活跃在广大农村的各种文体活动,其中就有舞龙和舞狮。这一欢乐场景同样出现在1999年12月20日发行的1999-18《澳门回归祖国》纪念邮票、2007年4月13日中国邮政与印度尼西亚邮政联合发行《舞龙舞狮》特种邮票上。又比如2000年1月29日发行2000-2《春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加小型张1枚,其中第3枚“闹社火”,图案为舞龙及跳扇舞、打腰鼓的男女青年,烘托出春节的热闹氛围。再比如2011年7月10日发行2011-20《海外中华情》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1枚“传统佳节”,表现了英国伦敦唐人街牌坊及有中国特色贺年气氛的舞龙、挂灯笼等。

  在我国很多地方,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又称“龙舟竞渡”,选手们在急促的鼓点中,齐心协力划龙舟,奋勇争先,场面极为紧张热烈。中国邮政在2001年6月25日发行《端午节》(一)特种邮票,其中第一枚表现的就是“赛龙舟”。从这两项民间集体竞技活动中,人们能体会到龙文化的精髓。舞龙虽源于祈雨,但经代代相传,今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喜庆活动。2016年6月11日发行2016-13《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一套2枚。其中,第1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画面中,右下角为划龙舟的场面。

  2019年9月26日发行2019-21《粤港澳大湾区》特种邮票一套3枚加小全张1枚。其中第3枚“优质生活圈”的画面左上角有赛龙舟的场景。

  中国龙形象源远流长,其发展变化与社会、文化、艺术息息相关。龙在其形象基础上蕴含的文化意蕴也远不止这些,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