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作 历久弥新——国家宝藏(启蒙奠基)15克银质纪念币赏析
发稿时间:2024-06-25 17:07:00 来源: 中国金币网
1976年对中国考古界而言,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四五月间,秦兵马俑二号坑、三号坑相继被发现;5月16日,在安阳殷墟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一座没有被盗墓者“染指”的墓葬,墓中出土器物1928件,仅青铜器就有468件,超过殷墟历年出土青铜器总和,墓主人即甲骨卜辞中常见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当时最活跃的军事统帅之一,极受武丁宠爱;12月,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的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器窖藏,西周历史的见证者——著名的史墙盘(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重现于世。
这一件件出土文物,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向世人昭示着“何以中国”。
继2023年7月25日顺利发行国家宝藏(文明曙光)金银纪念币后,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6月8日发行的国家宝藏(启蒙奠基)金银纪念币是“国家宝藏”系列贵金属纪念币的第2组,全套共5枚,其中金质纪念币2枚,银质纪念币3枚,纪念币背面图案分别选取西周何尊、商代太阳神鸟金饰、夏代兽面纹铜牌、商代象牙杯和春秋时期莲鹤方壶5件代表性文物,讲述中国古代王朝的诞生,展现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辉煌成就,及其对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启蒙与奠基作用。其中的一枚15克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即是自妇好墓出土的嵌绿松石象牙杯,说起来,它的发现跟妇好墓一样,纯属偶然。
1975年冬,安阳殷墟小屯村西北的一片高岗地被列入平整范围。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的郑振香接到报告后,带领工作站的同事来到现场进行文物钻探。经过钻探,在棉花地边缘的耕土层下发现了殷文化层,并很快探到夯土建筑基址。郑振香找到村干部,向他们讲明遗址的重要性,村里平整岗地的计划随即取消。第二年春天,考古队进驻,清除残雪后,继续发掘这片建筑基址。
多年后回忆起此事时,郑振香坦言:“当时我就有一种直觉,(夯土)下面很可能有墓葬。”果不其然,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的妇好墓得以重见天日。墓中出土100多件青铜器上的“妇好”或“好”字铭文,无一例外将墓主指向在甲骨卜辞里出现数百次的武丁王后——妇好。
谁能想到,在殷墟考古发掘近50年后,这位已沉睡三千载的商代王后、女将军,就这样被郑振香——新中国第一代女性考古学者成功“唤醒”,要知道妇好墓可是迄今所发现唯一没有被盗挖破坏的商代王室墓葬。一则与妇好被埋葬在宫殿宗庙区附近而非王陵区有关,二则由于妇好墓墓口之上建有祭祀类的享堂建筑,而建筑基址内一般不会埋有珍贵文物,所以才未被盗墓贼染指,一座揭示商代社会历史的宝藏就此向后人敞开。
除了琳琅满目的青铜器、玉器,妇好墓出土的3件象牙杯也是非常珍贵的宝物。在此之前,在安阳殷墟的一些商代墓葬,特别是大中型陵墓中,都发现过用象牙制作的容器,但是这种容器的保存状态都不好,大都被压成碎片,或一层层剥裂,几乎没有一件能够复原。直到考古工作者发掘妇好墓时,在一个长方形木匣内发现大量象牙碎块,经过专业人员精心的清理、加固和拼接,竟复原出3件完整的象牙杯,其中两件形状相同,杯身仿造青铜酒器——觚的造型,象牙杯的把手——鋬整体作夔形,头向上,宽尾下垂。在把手靠杯身的一面,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头,与杯身的上下小圆孔相对应,可将榫头插入杯身,使把手与杯身互相固定。这两件象牙杯通体雕刻饕餮纹等纹饰,并镶嵌绿松石,另一件象牙杯的鋬作虎形,周身也雕刻饕餮、鸟纹等,但不镶嵌绿松石。
要将近30厘米高的嵌绿松石象牙杯“搬”上直径33毫米的银质纪念币表面,对币面设计师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设计师在创作时采用了正侧俯视视角,力求使观赏者的视觉感官与欣赏博物馆中的象牙杯实物时基本吻合。
币面上的象牙杯杯身纹饰,以及绿松石的光泽效果,在多层次喷砂、光变鳞彩、局部镀金和彩喷工艺的综合运用下,得以在近观和变换角度时完美复现。细观杯身,你会发现象牙杯上的绿松石条带由上而下分为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饕餮纹在商代青铜器中大量出现,以“狰狞恐怖”著称,用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这个人造的“凶兽”并不存在于自然界,而是由众多动物形象经过幻化变形组合而成。
在它身上,你可以看到牛、羊、马、兔、虎、犀、象、蛇、龙、鸟等数十种动物的元素,是以尽管杯身第一、二、四段都是饰以饕餮纹,但却形态各异。尤其是第四段的饕餮纹,目字形眼,大鼻翘目,口均向下,镶绿松石,给人一种又萌又凶的反差感。它被放大置于币面背景处,使得币面图案整体呈“十”字形构图,更凸显象牙杯的立体感。而绿松石与象牙的搭配也因此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后人不得不为象牙杯超越时空的美所折服。
今人很难想象,3000多年前的商人曾与大象长期共存,那时古人已经开始驯化大象,甲骨卜辞中也有关于捕猎大象的记录,殷墟更是多次发现象骨和象牙制品。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杯身截取的是中空的象牙根部,几千年过去,它的颜色已经从洁白变为米黄,然而绿松石却依旧光彩夺目。有人可能会问,古代宝石的品种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选用绿松石来装饰象牙杯?从考古发现来看,在夏商周时期,绿松石器象征着威严与权力,并且考古发现的重要商代遗址所在的区域,就是当年绿松石的主要产区,所以不止在象牙杯上,在商代甲骨、玉器和青铜器上,都能找到绿松石的身影。当然,如果没有专门的作坊和直接受王室管辖的手工业者,这件精美的象牙杯也无法制作完成并陪伴妇好数千年,如今借由“国家宝藏”系列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我们可以将它捧在手上,细细赏鉴,领略蕴涵其中的历史符号、先民智慧和艺术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