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西周何尊:这里是中国

发稿时间:2024-07-01 15:58:00 来源: 《中国金币文化》第95期(2024年第3辑)

  泱泱华夏,探古追昔,“中国”之称从何而来?3000年前的青铜器何尊给出了答案。早在西周,这一名称就已然出现,历经世事沧桑而沿用不辍,镌刻着中华儿女的家国观念。

  

国家宝藏(启蒙奠基)15克金币

  废品“逆袭” 传奇命运

  1963年8月,陕西宝鸡贾村镇村民陈堆偶然发现院子外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反射出隐隐的光亮,似乎嵌着什么东西,便上前查看,挖出了一件锈迹斑驳的铜器。陈堆并没有把这件意外得来之物放在心上,拿回家简单清洗后,便放在了墙角。

  1965年,陈堆的哥哥陈湖因生活拮据,以30元的价格把这件青铜器卖给了宝鸡市的一家废品收购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于废品站寻宝时,发现了这件青铜器,用35元的价格购回。这件在地下沉睡了3000年之久的国宝重器终于重见天日,得以被妥善收藏和保护。

  

西周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这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建立以来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该铜器通高38.5厘米,口径29厘米,圈足底径19.8厘米,重达14.6千克。器物呈椭方形,顶部口沿外卷,腹部微鼓,圈足底部有一层厚重的器底,整体造型好似一个喇叭形状的大花瓶。器身四面正中自上而下分别饰有一道透雕扉棱,造型雄奇,富有立体感。通体以云雷纹为底,颈部点缀蛇纹和焦叶纹。中段和圈足饰有大面积的饕餮兽面纹,各种动物纹饰相互交错,疏密有致,造就了别致的艺术特色。全器纹饰采用高浮雕技法,兽面五官夸张,球状凸目,粗大的卷角翘出器面,比一般的青铜器更显庄重与力量,堪称西周青铜尊的代表作。

  

西周何尊局部

  起初,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根据器物上的饕餮纹,将其命名为“饕餮纹铜尊”,并当作普通的青铜酒器陈列展览。1975年,国家文物局调集全国新出土文物精品出国展出,饕餮纹铜尊也入选其中。当时负责筹备展览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青铜器专家马承源注意到了这件造型和技艺都十分独特的青铜器,猜想器物上可能存在铭文。果然,除去尊内底部的层层锈迹后,12行铭文显露出来,揭开了饕餮纹铜尊的神秘身世。因为制作这件器物的贵族名“何”,此尊被正式命名为“何尊”。从废品“逆袭”为国宝,何尊走过了一段曲折传奇之路。

  宅兹中国 天下归心

  何尊底部铸有铭文12行,共122字,是周成王对宗族小子“何”的训诰之辞。这些文字记录了西周初年周成王举行祭祀、营建东都、赏赐臣子等一系列活动,也表明了它的铸造缘由。

  成王五年,周成王为父亲武王进行丰福之祭,追溯了先辈的光辉事迹,并引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祷辞,即“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来表明一统天下的信心。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建立西周,其子成王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定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一带)营建都城。同时,他感念“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建功立业,向他赐贝三十朋。“何”领受了成王的训诫和赏赐,深感荣耀,于是召集工匠,铸造了这件青铜器作为纪念。

  

西周何尊底部的122字铭文

  在这段铭文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二字首次作为词组出现,这也是目前有关“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自此,何尊具有了无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也被视为“中国”之源。

  “中国”一词最初就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原指“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演变,逐渐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衍生出文化中心的内涵。周成王用“中国”指称东都洛邑,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关于“中国”命名的记录,也奠定了延续千年的国家称谓习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成为正式的现代国名。发展到今天,其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地理坐标的归纳,更是一部鲜活的国家发展史,根植于亿万人的心中。

  铭文里的“中国”不仅代表了国家的中心,更是武王作为开国之君接受天命、革故鼎新的宣言。在武王的基础上,成王进一步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地位。迁都洛邑这一决策意味着西周王朝将统治力量集中在一个中心,彰显了成王一统天下、使万民归心的决心和魄力,也为后来封建王朝的统治模式提供了典范。

  何尊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初年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情况,为西周的历史和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铭文内容与《尚书》《逸周书》等古代文献中的记载相互印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镇国宝器 文明滥觞

  作为历史上最早记载了“中国”一词的青铜器,何尊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

  何尊内部的铭文被发现后,迅速引来全世界的关注。这件用35元收购的文物,曾以高达3000万美元的保价赴美、日等国展览,成为一张独特的中国名片。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有64件文物永远禁止出国(境)展览,何尊便名列其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镇国宝器”的保护决心。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台的

  设计灵感来源于何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台的设计灵感便来源于何尊。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理念,采用尊的曲线造型,基座沉稳,象征地载万物,顶部开阔,寓意迎接纯洁的奥林匹克火种。纹路自下而上由祥云渐变为雪花,象征着北京“双奥之城”的精神传承。

  2022年1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多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何以中国”开年大展在故宫文华殿开幕,何尊在众多国宝中占据“C位”。除了本身的文物价值,在家国层面的文化展现上,何尊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它跨越历史与时间的长河,向观众展示出华夏文明的深邃浪漫与灿烂成就。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习近平主席经常在各种场合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2022年,他在陕西考察时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在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就有一件“何尊”。习主席以“尊”为礼,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彰显大国盛世风采。

  3000多年倏忽流逝,曾经深埋于地下的何尊如今静静矗立在展台上。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了风风雨雨,未来也会继续扎根在这片以“中国”为名的土地之上,传承中华大地的文明火种。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