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嵌绿松石象牙杯: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

发稿时间:2024-07-04 11:03:00 来源: 《中国金币文化》第95期(2024年第3辑)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曾说:“殷商文化是富有创造性的文化;富有弹性,有吸收外来文化成分,化为己有的能力;他们有丰富的好奇心,并且有锲而不舍的实验精神。”这种锲而不舍、渴望创新的精神,在手工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从妇好墓中窥见一斑。

  国宝现世

  1976年,随着妇好墓的发掘不断进行,考古人员在地层中发现了异常的痕迹——不同于青铜器的厚重铜绿,也不同于历千年不失其色的温润玉器,而是器形似杯,呈米黄色,周身镶嵌有绿松石。后经研究人员鉴定,确认此器材质为象牙,这便是妇好墓中赫赫有名的嵌绿松石象牙杯。

  

  嵌绿松石象牙杯高30.5厘米,口径11.2厘米,口壁厚仅0.1厘米。其上图案富丽,工艺精湛,展现了商代象牙雕刻工艺的高超技巧。2002年,嵌绿松石象牙杯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可见其在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性。

  

  象牙制品在中国的使用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出土象牙阴刻双鸟朝阳饰件、象牙雕圆形器和象牙雕鸟首饰器。随着史前聚落规模的扩大和人群的聚集,国家已见雏形,商文明应运而生。嵌绿松石象牙杯堪称武丁时期象牙雕刻技术的巅峰之作。作为酒器,象牙杯通体饰满饕餮纹及兽面纹,这与商代象牙器皿纹饰多模仿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点十分相符。杯身图案结构清晰,统一中又有变化。上下两边口为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分为4段,每段分别刻有饕餮纹和夔纹等纹饰,绿松石镶嵌于饕餮和夔的眼、眉、鼻等位置。其中有一大三角纹刻于杯身,也以绿松石镶嵌,使纹饰更加醒目。杯柄呈夔形状,上部为头,宽尾下垂。杯柄两面上部雕成鸟形,钩喙短冠,眼为绿松石镶嵌。杯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凸出的兽头,上竖双角,用绿松石镶着兽的眼、眉、口。杯柄上下各以一小圆榫插进杯身。工匠们因材制器,极费心思。先是雕好杯身及杯柄,然后将杯内外打磨光滑,再描绘好纹饰,接着雕出各组纹饰,最后用准备好的绿松石镶嵌于表面。

  如此精美、制作极其耗时费力的象牙器,为何作为随葬品沉睡数千年之久?又是谁能够在死后拥有如此奢华的厚礼?

  那便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

  妇好何人

  

  

  

  1976年,发掘领队郑振香研究员在刚打开妇好墓的时候,就被其中数量庞大的随葬品惊呆了。墓里埋藏了210件青铜容器,加上大批兵器、工具等,青铜器总重量达到1.6吨。墓中的750余件玉石器,更是让郑振香见识了商代玉器的品类之丰富。而最令其兴奋的,还是109件青铜器上的“妇好”或“好”字铭文。

  妇好是商代“中兴之王”武丁三位上了祀谱的配偶之一——妣辛。郑振香认为,“妇好”是墓主人的专指,“妇”代表其爵位,“好”(或“子”)代表其姓氏。在商王的祀谱中,妇好被记作“妣辛”,“辛”是她在祀谱中的庙号。

  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商代其他王室成员墓葬均遭盗掘,破坏严重,保存完整的妇好墓对了解与研究殷商王室、殷商礼制给予了重要的启迪,也为研究商文明与周文明礼制的异同提供了重要的比较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利用甲骨进行占卜几乎是商王的日常活动。“妇好”之名见于甲骨文,在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妇好”的就有200多次,内容包括妇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还有关于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关心之深。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曾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此句意为国家最重要的事件是祭祀与战争,祭祀有分享祭肉之礼,战争有接受祭肉之礼,这是与神灵交流的重大礼节。

  商人崇尚祭祀,并在祭祀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制体系。《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人以玄鸟为图腾,认为图腾是神,是先祖与保护者。祭祀中,神和人的地位严格且分明。因此,商人敬畏天命,崇尚祭祀,相信祭祀不到位,可能会遭受天谴。

  除了商王王后的身份,妇好也担任着国家的大祭司。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记载着妇好多次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祭祀活动要用到的青铜器,在妇好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据统计,妇好墓中出土了“妇好”青铜鸮尊等400余件青铜器,礼器占比超过40%。同时,部分玉、骨、象牙材质的礼器会与青铜礼器配合使用,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妇好祭祀图景”。

  而嵌绿松石象牙杯作为象牙酒器,也在祭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殷商祭祀过程冗长且复杂,商人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祭祀。其中酒是祭司通天意的一种手段,也是物祭之一。酒一方面供先祖享用,一方面供祭司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商人嗜酒,容庚先生在《殷周青铜器通论》中提及,在50类青铜器中,酒器占24类。安阳小屯村西北侯家庄、武官村一带的13座大墓中,都有大量的青铜酒器随葬。酒器的使用也有需要严格遵守的规制,不同的场合、用途,以及不同等级的奴隶主贵族,要使用不同的酒器。也就是说,使用酒器的种类多少、轻重、大小,是由身份等级的高低来决定的。《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商人认为酒器是礼仪典章的重要体现,也是礼治文化的象征,因而设有专门供祭祀用的酒器。

  妇好墓中的诸多随葬品,代表了商代的最高礼制与最精妙的制造工艺,无论是厚重传世的鼎簋之器,还是造型精巧的尊彝,或是珍贵的象牙器、玉器,都展现出了“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殷商的城邑富丽堂皇,是天下四方的榜样。

  殷商时代的中华民族是勇敢自信、富有创造性、锲而不舍的民族。商王朝创建的社会结构和文字体系,为中国后续历代文明所继承。殷商可谓上承千余年四方汇集文明之趋势,下启三千余年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基石。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