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公园的生态文明之旅
发稿时间:2024-07-23 16:39:00 来源: 《中国金币文化》2023年第4辑
自然保护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的领域。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态系统的国家,致力于保护和管理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定为全国生态日。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国家公园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我们对自然、人类和未来的深切期望。它们不仅是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我们对可持续未来的承诺。
国家公园的历史与演变:从文化习俗到全球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土著狩猎者禁止在秋季捕杀母兽和兽群首领的文化习俗,及至建立古代保护性公园一说。早期人类出于宗教目的,将自然视为神圣存在。古代印度教和佛教教义都强调尊重自然界和非暴力不杀生,鼓励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古籍经典《尚书》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都曾主张保护山林水源,强调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欧洲自15世纪起,陆续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非洲和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居住区也展开了类似的保护活动。17世纪中叶,国家公园理念开始在君主制国家兴起,但发展缓慢。19世纪,工业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注。“国家公园”这一提法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在1832年提出,此后,乔治·帕斯卡尔·马什和约翰·穆尔等早期环保思想家推动了国家公园的建立和保护自然环境重要性认识的传播。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最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尝试始于1832年美国成立的温泉保护区。1872年建立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全球第一个国家公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国家公园概念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和演变,现已成为自然保护地体系里的重要部分。基于此,不同国家也因其不同背景和体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制。
国家公园的全球发展:多国经验与共同挑战
美国国土广袤,为国家公园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随着东部居民向西迁移,其强烈的自然保护意识逐渐形成,并渴望永久保留这些壮丽景观。此外,美国历史相对较短,缺乏悠久的历史古迹,更增强了其对自然资源的重视。
早在1879年,澳大利亚就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性质的公园,但因当时尚未建立联邦政府,该公园直到1955年才正式被命名为皇家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公有土地由各州政府管理,与美国的联邦土地归属不同,导致两国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澳大利亚为强化民间自然保护力量,设立了由自然保护领域的专家和爱好者组成的自然保护委员会,以协助政府制定管理政策,为公园提供志愿服务,支持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工作。
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
加拿大国家公园体系起源可追溯到1885年建立的班夫国家公园,这是全球第二个国家公园。1911年,加拿大成立了全球第一个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实现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的稳定运行。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建立遵循一套公平而完整的流程,包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区域作为潜在的国家公园候选地,进行可行性评估、协商,以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最后通过立法程序正式设立国家公园。
欧洲及非洲国家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体系。瑞典、瑞士、挪威、英国、德国等国,都通过建立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遗产。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各国元首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通过制定一系列国际环境法和政策框架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目前,全球的保护地数量和覆盖面积虽不断增加,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截至2020年底,全球仍有三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没有得到任何保护,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保护地的覆盖范围,提升保护地的联通性。总而言之,世界各国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系,促进自然保护地的发展,为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 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以庐山、太湖等成熟风景区为基础,制定了规划,在国家公园体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中国现代自然保护事业始于1956年,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78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自然保护事业进入与国际组织建立联系的新阶段。
1982年,我国开始建立风景名胜区,但当时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非真正的国家公园。1998年,云南率先开始探索、引进国家公园模式,以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成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但其性质仍属于风景名胜区。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为国家公园试点省,同年10月,又将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设立为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要举措,并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2015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出台,确定了12个省市开展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要性,要求实行分级,统一管理,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2018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园进入新纪元。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以严格保护为基调,建成具有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目标和总体原则,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至此,中国已初步完成了统一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为自然保护地法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管理基础和更规范科学的指导。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2021年, 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同年10月,《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国家公园监测规范》《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和《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5项国家标准发布,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指导。
2022年10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确定了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要求到2025年,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到2035年,将基本完成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建设任务,并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在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国家公园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承诺,同时展示着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方面采取的重大决心。
同时,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于国家公园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应当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合力,共同创造绿色、健康、美丽的生态环境。展望未来,通过深化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中国将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家园,更为实现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