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屹立近千年 木构纳乾坤

发稿时间:2024-10-08 15:26:00 来源: 中国金币网

  在山西北部,雁门关外,桑干河畔,一座木塔巍然屹立已近千年,这就是著名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尺度最高大、年代最古老、结构最复杂、技艺最精湛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擎天拔地,峻极神工,被誉为“天下奇观”。志书亦载:“层如楼阁,玲珑宏敞,浮图之丽,甲于宇内。”

  应县历史简述

  应县古称应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虞、周属并州,战国属赵。秦属雁门郡,汉因之,设繁峙、剧阳县。北魏时,道武帝曾一度定都繁峙,这里是北魏初期的政治中心。唐朝末期,沙陀族在应县设四镇屯兵,逐渐壮大崛起。五代后唐置金城县,后升为州,因龙首、雁门二山遥相呼应而称应州,并置彰国军节度使。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入辽,应州在其列,金承袭。应州是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及北汉史上诸多风云人物的故里。辽、金时期,大同为西京,应州既是京畿腹地,又是边陲重镇。

  无与伦比的建筑文化

  东西方建筑因文化不同而风格各异,材料有别。西方建筑以石料建材为主,东方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应县木塔是现存东方建筑的典型实例。应县木塔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鬼斧神工的构筑艺术,得到中外学者、建筑大师的高度赞誉。

  近代日本建筑学科的创始者伊东忠太,曾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史》中这样对比应县木塔与日本的木塔:“斗拱之制变化之多源自意匠之丰富,这与日本那种千篇一律、每层都使用相同斗拱的手法相比,孰优孰劣自不待论。”

  释迦塔立面构图分析 陈明达绘

  (摘自《应县木塔》 陈明达著)

  1933年9月,建筑大师梁思成一行测绘应县木塔,并把它介绍到世界。测绘期间,他在给妻子林徽因的信中这样写道:“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释迦塔”匾额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68年的历史,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释迦塔“六檐八角,上下皆巨木为之”,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由砖石而砌,塔刹为生铁所铸。塔身平面呈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各明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应县木塔在不同部位使用了多达54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层次最高、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被世人称为“斗拱博物馆”。那座座斗拱如同朵朵盛开的莲花,古人称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从横向剖面看,塔身每层由内外两个柱筒组成,外槽柱24根,内槽柱8根,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从纵向剖面看,木塔为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共九层重叠而成。每两明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暗层梁枋联结,斜撑交错,近似现代建筑中的圈梁,有效地加强了木塔整体结构的强度。

  应县木塔科学的建筑结构、精湛的建筑艺术,使它在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损伤、战火破坏及错误维修等磨难后,依旧巍然屹立。

  元大德九年,大同路地震,响声如雷,震毁房屋5800余间,压死1400余人。元顺帝时,应州大震7日,木塔旁的房舍全部震毁。明成化三年五月初八,大同路地震,震中在右玉、朔州间。明成化二十年,大同再次发生4级地震。 明弘治十五年、正德元年、正德八年,应州又发生了五次地震,震中在怀仁、大同、朔城区间。1966年邢台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1991年大同、阳高地震都波及应县。在地震中,木塔整体摇动,风铃全部震响,但木塔本体结构未受损害。

  1926年春,冯玉祥国民军第五军方振武部与晋军在应县交战(木塔为晋军指挥部),木塔通体中炮200余发,至今伤痕尚存,木塔依然挺立。

  1934年,因当地乡绅的错误维修使木塔受到了致命伤害。之前,塔上四个明层,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当中安装格扇门外,其余都是内含斜撑的夹泥墙。这次维修后,夹泥墙统统被拆改为格扇窗,梁思成痛称其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

  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应县木塔具有极高的佛教文化价值。佛塔是佛教的象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完全按照佛教理念建造,塔内五个明层都供奉有佛像,共26尊,如同一部立体佛经。

  木塔一层造像为“过去七佛”世界。释迦牟尼佛端坐龙天宝座之上,高11米,面庞圆阔, 慈悲安详,手指修长,施无畏、与愿印,眉如新 月,胡须卷翘,双耳丰润,耳环垂肩,是典型的辽代造像风格。其余六佛按顺时针方向图绘于内壁,西侧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和毗舍婆佛, 是为过去庄严劫三佛,东侧依次为拘留孙佛、拘留含佛和迦叶佛,是为贤劫三佛,环绕着中央佛陀,为辽代晚期广泛流行的“过去七佛”崇拜。 释迦牟尼佛座下塑有造型生动、神态不一的八大力士,周围金刚、天王、弟子和供养人的壁画细腻传神,是辽代壁画的杰作。

  木塔二层造像为华严三圣殿戒坛,通过戒关,进入华严——密教境界。坛座上是释迦牟尼佛和四菩萨塑像。释迦牟尼佛居中,高4.11米,右手触地降魔印,左手为禅定手印,这是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证悟的代表印相。西为文殊菩萨骑青毛狮子,东为普贤菩萨跨六牙白象,坐姿挺拔而微妙传神。这尊四臂文殊是文殊造像中的孤例,堪称绝世珍品。后边各有二胁侍菩萨谦恭侍立。诸佛说法修行,各司其职。

  木塔三层造像为密教道场金刚界曼荼罗,五佛显现佛的五种智慧。八角佛坛上塑有五智如来中的四佛,像高2.80米左右,表情微妙,神态各异,分别为东方阿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加中央毗卢遮那佛即为五方佛,即五佛。五佛是金刚界曼荼罗的标志, 而应县木塔三层缺少主佛毗卢遮那,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毗卢遮那佛就是塔本身。四佛座束腰部均有造型生动的神兽,分别为象、马、孔雀、迦楼罗鸟。

  应县木塔四层造像

  木塔四层造像为华严法会群像,代表了华严道场。佛坛上的释迦牟尼佛高4米左右,右手施无畏说法印,左手为禅定说法印。佛座束腰中,东南西北有神兽四只,造型无一雷同。其中三只瞠目狮吼,唯有大佛背后的呈闭口状,耐人寻味。大佛左右肃立两弟子、两菩萨。阿难造型非常精彩,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优雅高贵。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坐骑——六牙白象和青毛狮子,体态健硕,威风凛凛。两位菩萨坐骑前,各有一引童。四层群像是全塔中保存较为完好、最为精彩的一组造像。

  木塔五层造像以毗卢遮那佛为主尊,高约3米。大佛双手结智拳印,表示个别生命与整体生命融合为一,象征悟道最深的手印。据说此印相能消灭无名烦恼,获得佛的智慧。其他八尊彩塑排列于前后左右,形成三排三列,塑像衣饰、璎珞、手势及台座各不相同。大佛前后左右塑像均戴佛冠,为佛像,其他四角塑像则皆戴菩萨冠,为菩萨像。八尊塑像各居其位,分别为东方阿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以及东南方文殊菩萨、西南方普贤菩萨、西北方观音菩萨、东北方弥勒菩萨。八大菩萨(佛)曼荼罗因护国功能而被置于顶层。九尊佛像置五层,成九五至尊之数,均透露出应县木塔拥有的皇家背景。

  这五层佛像,是一个完美庄严的佛教世界的缩影。应县木塔以一种生动、具体化的形式,呈现佛教文化的精髓,继而将其升华成一种精神理念。

  1974年,释迦塔佛牙舍利奇迹再现,震惊世界。人们在释迦塔佛像胸中发现秘藏银椁,里面盛有七珍八宝,其中的两枚佛牙舍利尤为珍贵。 瞻仰佛牙,舍利子晶莹饱满,圆润剔透,如法如律,色泽、大小、形制同佛教经典记载完全一致,经考证,的确为释迦牟尼灵牙遗骨。佛牙舍利是佛教尊崇的圣物珍宝,代表成佛的方法,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寺院会得到举世关注。佛学专家从佛经典籍南本《大般涅槃经》中的有关记载考证,在中国所有寺院中,佛宫寺就是佛陀的宫殿,释迦塔就是释迦牟尼的真身所在。

  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

  应县木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据史料记载,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是应州人,在他当皇帝的第二年过生日时,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将唐僖宗请到西川的那颗佛牙奉献给他,不久,僧人智明又从西域奉请回一颗佛牙,李嗣源便将这两颗佛牙请回老家应州建殿供奉。辽朝时,兴宗皇后萧挞里,也就是萧太后,为了供奉这两颗佛牙,在应州建起了这座释迦佛塔。据记载,应县佛宫寺规模最大时占地面积是现在的十多倍,住寺僧众多达三四百人, 成为盛极一时的佛教圣地。

  应县木塔除供奉佛家至宝佛牙舍利外,还珍藏有国家珍贵文物158件,其中《辽藏》12卷,刻经35卷,写经8卷,杂刻杂抄28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辽代佛教珍品。尤其是刻经、写经、木刻版套色绢质佛画及《神农采药图》,题材丰富,年代准确,堪称佛教文物的旷世奇珍。这些文物不仅填补了辽代文化有记载无实物的空白, 更反映了辽代雕版彩印的兴盛。

  “峻极神工”与“天下奇观”匾额

  佛宫寺释迦塔建成后,历史上多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瞻拜朝圣之余挥毫泼墨,赞美文字至今仍熠熠生辉。塔上留存58方珍贵牌匾楹联, 其中明成祖朱棣亲题的“峻极神工”,以及明武宗朱厚照亲题的“天下奇观”,苍劲凝重,为绝代珍品。

  千年木塔再耀千年

  千年岁月,应县木塔见证了历史,创造了奇迹。应县木塔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使得其在历朝历代都得到维修和保护。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对应县木塔的大型维护共有七次。第一次是在金明昌年间,属于加固补救工程,所以史载为“增修益完”。元延祐七年因地震造成伤害而进行维修,但没有详细记载。 明正德十三年,再次维修。清康熙年间至同治年间又修缮过几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木塔,有关部门于1953年成立了木塔文保所。 1961年,国务院将应县木塔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1985年,在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两级古建保护研究所主持下,对应县木塔进行维修。1991年3月,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作正式启动。2007年4月10日,山 西省文物局和中国文物研究所(2007年8月更名 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太原召开了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座谈会。经会议研究、协商, 建议应县人民政府为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的法人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技术牵头单位。2020年7月29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了应县木塔工作站。

  结  语

  应县木塔遗世独立,傲然千古,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珍宝、劳动人民智慧之结晶。如同国家文物局评价的:应县木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筑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史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是抗震避雷等科学研究领域的知识宝库,是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大地苍茫,史迹浩渺。应县木塔以其雄宏壮美的形象、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传奇,也必将以独特的魅力熠熠生辉,闪耀未来。

  作者:方国一  杜丽君

  作者单位:应县木塔管护中心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