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斗拱争春色 栋梁承千古

发稿时间:2024-10-09 15:58:00 来源: 《中国金币文化》第96期(2024年第4辑)

  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山西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集聚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夏商以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在山西共存、融合,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 果,这些文明成果仰赖山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得以保存。山西的不可移动文物星罗棋布,尤其是木结构建筑,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到民国的1000余年间,均有实物遗存。山西因古建筑数量多、质量高、类型全,而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

  古建看山西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曾总结了中国建筑的几大特征,其中之一便是“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在木构架之横梁及立柱间过渡处,施横材方木相互垒叠,前后伸出‘斗拱’,与屋顶结构有密切关系,其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故为大建筑物所必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独特木构件,安装在立柱、横梁或屋檐交接处,由一系列木块层层交错叠加而成,起着承托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在这个大结构里,像弓一样的短木称为“ 共 (拱)”,如米斗造型的木块称为“斗”,枋是横 截面呈矩形的长条形构件,而屋檐下挑檐的斜向杠杆类木构件,似鸟嘴或飞翼托举着屋檐,则称为“昂”。斗拱位于柱顶和屋檐之间,将沉重的屋顶和梁架荷载传递至柱,再由柱传递至基础,是关键的传力枢纽。由于各组件之间的柔性铆合,斗拱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抗震作用。

  斗拱的发展可以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斗拱最早可能起源于西周时期,发展至南北朝,斗拱样式更趋于完善成熟,出现了人字拱,还出现了昂。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时的斗拱已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宋代的《营造法式》将斗拱称为铺作,并对斗拱的形制、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斗拱的发展趋于定式化。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这一时期的斗拱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的作用,斗拱的尺度缩小,斗拱之间的间距加密。清代,古建筑另一部国家标准《工程做法则例》面世,斗拱的名称、构造、尺寸均发生变化,其装饰性日益增强,细部处理也更加精细和复杂。

  若想领略古建筑的斗拱形式,山西是很好的选择。从五台山佛光寺到善化寺大雄宝殿,从应县木塔、悬空寺再到晋祠圣母殿,山西的每一座古建筑都是斗拱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们以斗拱为语言,诉说着建筑理念和审美追求。

  斗拱传千年

  想要感受斗拱的独特结构和美学魅力,我们可以首先来到忻州市,探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并在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打破了日本学者提出的“中国无现存唐代木制建筑”的断言,被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国宝”,又因寺庙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而有“亚洲佛光”之称。

  佛光寺大殿的外檐斗拱分为柱头斗拱、补间斗拱和转角斗拱。柱头斗拱直接位于柱子上方,补间斗拱位于两柱之间,而转角斗拱则位于建筑的角落。这些斗拱用材厚重,结构清晰,衔接简洁明了。佛光寺的斗拱雄壮,出檐深远,整体大气内敛,展现着唐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高峰。

  接下来,从忻州来到应县,走近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漯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清代学者顾炎武曾这样赞叹。

  应县木塔的外观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木塔主体使用华北落叶松为主要建筑材料,斗拱则使用榆木,整个建筑使用了上万立方米的木料。如此庞然大物,有着若干大小部件, 全部靠着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木塔每层檐下及平座围栏之下,都是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接下来,从应县前往大同,去探访善化寺。 善化寺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的寺院,其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两侧有文殊阁(已毁)和普贤阁,大雄宝殿是善化寺内最大的殿宇。根据现有资料,大雄宝殿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采用单檐五脊顶。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殿内西、南两壁上还保存有清代康熙年间的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

  大雄宝殿的斗拱采用了五铺作重拱计心造, 式样多变,手法拙朴,展现出辽金时期斗拱的典型风格。斗拱的形制在大雄宝殿内外各不相同, 变化丰富,多达8种。这些斗拱层层叠加,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感和节奏感,使大殿的屋檐显得格外恢宏灵动。

  除了善化寺,大同还有个闻名遐迩的古建筑——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大同市西郊恒山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结构摩崖建筑,也是“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重修和扩建,现存的悬空寺建筑主要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

  悬空寺建筑构造颇具特色,屋檐有单檐、 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开创了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整座建筑悬挂在悬崖上,远远望去,似仅靠几根木柱支撑在万仞峭壁之上,令人叹为观止。悬空寺的斗拱不仅承载着屋顶的重量,还巧妙地将力分散到立柱和横梁上。其斗拱的分布和设计,充分考虑了风力、地震等自然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展现了古代工匠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适应。

  古建筑之旅回到太原,晋祠圣母殿不可错过。这座建筑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并在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进行了重修。圣母殿以其雄伟的建筑形制、精细的构造方法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世人所知。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高19米,面阔7间,进深6间。圣母殿的8根前廊柱上各有一条木雕盘龙,也是宋代风格。圣母殿的斗拱形制多样,变化多端,依形制、部位和结构,可细分为12种之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母殿转角斗拱,不仅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更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斗拱在承重和装饰方面巧妙结合的典范。

  走进山西古建筑,我们欣赏了五台山佛光寺的唐代古韵、应县木塔的巧夺天工、善化寺大雄宝殿的辽金遗风、悬空寺的悬崖奇景、晋祠圣母殿的宋代精粹,领略了深藏在斗拱间的智慧与美学。斗拱不仅承载着建筑的物理重量,更体现了古代工匠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不懈追求。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