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钱币:晋国空首布
发稿时间:2025-01-10 16:31:00 来源: 金融时报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诞生的交子。鲜为人知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钱币,是中国西周末年诞生在晋国的空首布。
世界货币史研究证明,纸币和钱币都起源于中国。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是世界货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货币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
钱币是货币的一个种类
钱币是金属制造的数量货币。
传统金融学认为,钱币是货币,纸币是钱币的符号。钱币诞生之前,商品交换采用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方式。
货币史研究表明,在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钱币是货币的一个种类,纸币是不同于钱币的另一种货币形态。钱币诞生之前,商品交换采用以称量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称量货币是既不同于钱币又不同于纸币的另一个货币种类。称量货币主要分为:布帛称量货币、粮谷称量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分别以长度、容量和重量作为计量方式,三种计量方式分别被称作“度、量、衡”。然而,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只有金属称量货币转变为典型的数量货币——钱币。
金属称量货币的长期发展,产生出金属数量货币——钱币。钱币的长期发展,又产生出另一种数量货币——纸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清楚地看到,纸币的长期发展,又进一步产生出以货币账户为基础的电子数量货币。这说明,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仅是钱币,也不仅是钱币和纸币,在它们之前还有称量货币,在它们之后还有电子货币。
这足以表明,钱币是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种类、一种形态。
钱币的名称原本是称量
如上所述,钱币的诞生是金属称量货币长期发展的结果。因此,钱币的名称最初是称量,即一定的量,譬如:德拉克马(希腊重量)、阿斯(罗马重量)、萨塔马纳(印度重量)、半两(中国重量)。
中国黄河流域古代的称量货币从布帛向青铜转化,西方两河流域古代的称量货币从大麦向白银转化。此后,金属称量货币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黄河流域古代的青铜称量货币产生出青铜数量货币——钱币,被后世人们称作“空首布”。西方两河流域古代的白银称量货币产生出白银数量货币——地中海沿岸吕底亚王国的斯塔特纯银币以及古希腊诸城邦的德拉克马银币。
古希腊白银称量单位是德拉克马(雅典标准为4.37克)。古希腊称量货币转为数量货币时,数量货币名称继续采用重量单位名称——德拉克马(圆形银币)。古罗马青铜称量单位是阿斯(即罗马磅,重量327克)。古罗马称量货币转为数量货币时,名称继续采用重量单位名称——阿斯(圆形铜币)。古印度白银称量单位是萨塔马纳(重量11克),其称量货币转为数量货币时,名称也继续采用重量单位名称——萨塔马纳(条形银币)。中国古代青铜称量单位是“寽”(105.42克),数量货币名称也继续采用重量单位名称——寽(铲形铜钱),被后世人们称作“空首布”。
综合古代各国的普遍情况,早期钱币的名称大多采用金属称量货币的重量,表示有多少金属含量在其中。
空首布是世界最早钱币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钱币是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673年)黄河流域铸造的铲形布币。
黄河流域的货币被称作“布”。原因是布帛称量货币的流通早于金属称量货币的流通。班固在《汉书》中说:“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也就是说,货币最初的载体是可以用作衣料的布,用来分财布利,以实现商品交换。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以布帛称量货币为主的局面,逐渐被以金属称量货币为主的局面所取代。而货币的名称,则继续采用“布”的称号。
黄河流域金属称量货币的长期发展,产生出铲形金属数量货币——钱。钱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说文解字》说:“钱,铫也。古田器。”“钱”作为铲形农具,顶端有孔,用来安装木柄。“钱”作为货币使用,被后世人们称作“布”。由于早期的钱币顶端有孔,所以被后世人们称作“空首布”,与后来出现的顶端无孔的“平首布”相区别。
春秋早期晋国的空首布,重量大约半寽(52.71克)。春秋中期及春秋晚期(公元前672年至公元前476年),晋国空首布的重量继续下降。到了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376年),晋国空首布的重量已下降至1/4寽(26.36克),成为新的重量单位——1釿的重量标准。
罗马共和国青铜数量货币最初的重量标准,采用青铜称量单位——阿斯(1罗马磅,12盎司)。大约100年后,阿斯铜币的重量标准减少至2盎司。到了罗马帝国时期,阿斯铜币的重量标准减少至不足半盎司。但是,这种青铜数量货币的名称,继续称作“阿斯”(1罗马磅,12盎司)。
考虑到古代各国钱币发展变化的规律,晋国空首布最初的重量标准应该是青铜称量货币单位——1寽。那么,中国古代是否真有1寽重量空首布的存在?对此,《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作者王毓铨先生认为,纽约美洲古钱学会博物馆有一种比较小的空首布藏品。此品通长11厘米,足宽6.40厘米,重105.10克。
显然,这正是1寽重量的空首布。此外,据《先秦货币通论》作者黄锡全先生介绍,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一种空首布,通长12.1,足宽7.3厘米,重119克,估计所谓的原始布一件约在百克以上。其出现的年代,预计在西周晚期。
综合两件出土实物的考证,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最早的钱币是重量标准为1寽的空首布,西周晚期(公元前862年至公元前771年)诞生于晋国。
西方人普遍认为,人类最早的钱币是吕底亚王国的琥珀合金币。据土耳其人考证,琥珀合金币诞生于公元前640年。晋国空首布诞生的时间,比吕底亚王国琥珀合金币诞生的时间大约早了200年。
显然,晋国的空首布才是人类最早的钱币。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