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币里觅蛇踪

发稿时间:2025-02-22 13:39:00 来源: 金融时报

  在古埃及文化中,蛇的形象被嵌入埃及法老王冠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财富。在口口相传的中国民俗传说中,蛇亦被赋予灵性、勇敢、堪比守护者的人性化色彩,尤其定期蜕换外皮的“蛇蜕”特性,往往在民间被定义着转化、重生的内涵,象征着财富的增长与更新。譬如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蛇盘兔”纹饰,还有着“必定富”“辈辈富”的吉祥寓意。这样的图腾意象,是否也体现在钱币中?近日,记者通过采访上海银行博物馆,观赏了多款与蛇相关的藏品,了解到别开生面的钱币文化渊源。

  墨西哥鹰洋与“工”字银元

  一枚由上海银行博物馆收藏的始铸于1823年的墨西哥银元,正面图案为一只站在仙人掌上、口中衔蛇的鹰(墨西哥国徽),并作侧视状,象征着墨西哥人的勇气、智慧和自豪感;背面是印有“自由”(LIBERTAD)字样的自由帽,自由帽四周放射出32道光芒。原来,自1854年开始,墨西哥银元流入中国南部地区,在广州被用作标准货币。

  上海银行博物馆收藏的始铸于1823年的墨西哥银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井造币厂利用墨西哥版的壹圆银元为模本,制出新模子,原有图案的正中央就是一只老鹰,老鹰嘴上叼着一条蛇。为了表示工农苏维埃政权铸造的银元与市面上流通的各种墨版鹰洋假银元的区别,便在老鹰左边的翅膀上加刻了一个‘工’字。”上海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介绍说,每块银元上凿了一个标志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工”字印记,以表示是“工农苏维埃政府”自己发行流通的银元。当时老百姓把这种新银元称作“工”字银元,其铸造工艺相对粗糙,币面的“工”字戳记是一笔一笔敲打出来的,但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

  湖北官钱局铜元券与浙江地方银行纸币

  作为“国家的名片”,纸币在担负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的同时,更传递着浓缩自然、历史、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精神。通常,能列入我国“名片”的地方,不仅是广为人知的风景胜地,还是我国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纪念的重要地标。

  湖北官钱局铜元券

  “雄踞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挺拔独秀,既是湖北地标性景点,更是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早在民国时期就出现在了纸币上。”黄海介绍说,1914年(民国三年),湖北官钱局发行的“铜元壹佰枚”兑换纸币,正面主图为晴川阁,右边则为黄鹤楼。这是较早出现在纸币上的风景名胜。

  浙江地方银行1936年发行的壹角辅币券

  因《白蛇传》传说而被中国人熟知的雷峰塔,有着雷峰夕照的西湖十景之一,坐拥晚霞镀塔、佛光普照的美景,雷峰夕照的图案也被印于纸币上。如浙江地方银行1932年发行的贰角辅币券和1936年发行的壹角辅币券上,票面的左侧图案均为雷峰塔。

  笔走龙蛇的钱庄私帖

  “由钱庄自行设计、印制的私钞,虽然只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但制作往往非常讲究,不论是书法字体还是斑纹图案,都会追求艺术上的美感和文化的传承。”据黄沂海介绍,钱庄私帖上的面额书写,满纸笔走龙蛇,几乎接近于狂草,没有专门研究过的人,绝对连这钱票究竟是多少吊都看不懂。

  “写得草并不代表着写得差,相反,私帖上的草书,不仅写得好,还胜在写得实用,把内容写得像花体签名一般,外人自然难以模仿,但业内人士往往一看便知。”黄沂海说。

  在生肖文化中独占一席

  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的十二生肖文化由来已久,由此派生出来的生肖系列贵金属纪念币、大师金、信用卡、银行年历片等,可谓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人民银行自1981年开始发行生肖系列贵金属纪念币,一直受到海内外众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1989中国己巳(蛇)年生肖币的背面图案,取材于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蛇行图》。“此蛇目光警觉,蛇信伸吐,既可腾越冲击,又能滑游后缩,进退之间游刃有余,加之寥寥数笔勾勒出来的草丛环境相映衬,将蛇的生动、机灵、聪慧,全然表现了出来。”黄沂海介绍说。

  2019年亮相的工银传世金《大师十二生肖传世金》,本着传世、传承的朴素愿景,在黄金艺术长卷里留下了一页篇章。据黄沂海介绍,2025乙巳蛇年大作是由新中国第一代女雕塑艺术家陈淑光大师创作的《祥瑞蛇》为蓝本打造,灵蛇盘金,传递着延绵无穷的美好祝福,期盼国泰民丰,祈福祥瑞富贵。

  创新性采用甲骨文元素的工银生肖信用卡,有着独特的形式美。其卡面由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创作设计出品,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实现了象形文字和象形哲学的碰撞,诠释着象形文化之美,让传统文化与金融产品成功实现了跨界合作,传递着“铭刻文化,彰显自信”的风采。

  (本文图片 方华)

  责任编辑:杨喜亭

责任编辑: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