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中国金币文化》| 生肖绘韵 杨柳春彩

发稿时间:2025-03-28 16:09:00 来源: 中国金币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龙年已近尾声,蛇年即将来临。十二生肖轮转更替,在辞旧迎新之外,更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人文内涵。十二生肖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独立产生于先秦时期,在汉代得以定型,并且一直传承至今。十二生肖寓意吉祥,各种动物相异相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十二生肖深深影响了文学艺术,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诗歌、画作不胜枚举。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诗人沈炯便写下了《十二属诗》。诗中巧妙地在每句句首嵌入生肖,并结合动物习性特点,刻画了十二生肖。诗中写“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意思是龙能行云布雨,灌溉沃野千里,到处呈现一派青翠,蛇则是以蜿蜒伸缩的方式爬行前进。十二生肖入诗亦入画,杨柳青年画中也常见十二生肖题材。

  《十二旬全图》与《十二像》

  清代光绪年间的杨柳青年画《十二旬全图》,以极其考究的构图和精彩的情节展现了十二生肖深厚的人文底蕴,耐人寻味。

  《十二旬全图》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藏

  《十二旬全图》对照12种动物画了12个典故故事。为了方便观者理解,画师还特意写出了故事的名字:“儒士还居”——鼠,“牧童驱犊”——牛,“瑶姬归山”——虎,“常(嫦)娥奔月”——兔,“竹杖成龙”——龙,“蒲觞涤氛”——蛇,“沉醉扶归”——马,“苏武牧羊”——羊,“西池桃熟”——猴,“信不失时”——鸡,“犬吠迎宾”——狗,“隔窗对语”——猪。这些故事皆有出处,读起来妙趣横生。

  “瑶姬归山”对应寅虎。画中的瑶姬便是以虎为坐骑。传说瑶姬是居于巫峡一带的神女,是西王母的小女儿。大禹治水时,瑶姬曾助其“导波决川,以成其功”。此后,她定居巫山,造福百姓,化作著名的神女峰。

  “竹杖成龙”对应辰龙。《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东汉时一位叫费长房的方士,因缘际会之下跟一位老仙人学习了十余日法术。临别之际,老仙人赠送给他一根竹杖,供他骑乘返家。费长房返家之后,将竹杖丢在山坡,等他回头一看,竹杖化作一条龙腾空而去。后来“竹杖成龙”也比喻得道成仙。

  “蒲觞涤氛”对应巳蛇。旧时,“蒲觞涤氛”常常作为钟馗题材画作的题款。民间认为钟馗能驱疫辟邪,于是经常在端午节悬挂钟馗画。端午节与蛇最著名的桥段是《白蛇传》,如此曲折而隐晦的联系便建立起来了。画面中,一条蛇盘踞在高高的树枝上。树下,一位抱琴老者抬头仰视蛇。还有两个童子蹲在地上,似乎在盯着小炉专心煮茶。

  “沉醉扶归”对应午马。李白斗酒诗百篇,民间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对联。画中的李白满面酡红,欲翻身上马。烛火之下,诗仙醉态可掬,令人忍俊不禁。

  从构图方面思考,把12个故事都画进一张画,似乎会很“满”,但《十二旬全图》的画师巧妙地将近景、中景、远景分出不同层次,错落有致,各个场景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拱桥的设计尤其精妙,桥上“辰龙”腾空,桥下“巳蛇”盘绕,前有“子鼠”拾级而上,后有“申猴”探看仙桃。

  杨柳青年画由民间艺人创作而成,而民间艺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画中题字难免错讹,“常(嫦)娥奔月”便是如此。但见画中云海苍茫,嫦娥罗裙广袖,行动间衣带翻飞。远处树下一只白兔静静地卧在草丛中迎接嫦娥,一看便知其意,即便字有错讹,也不妨碍百姓赏画论道。

  此类年画内容丰富,要想充分理解,非得有一定的讲解才行。对于旧时没有条件接受教育的平民百姓来说,杨柳青年画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在茶余饭后欣赏年画的过程中,百姓理解了典故,学到了知识,启迪了心智,更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教化。

  杨柳青年画《十二像》是另一幅十二生肖主题的年画。小娃娃天真可爱,顽皮灵动,是杨柳青年画里最受大众欢迎的题材之一。娃娃画里有一类是画中的小娃娃做戏曲扮相,扮成小大人的样子演戏,情态举止煞有介事,十分有趣。

  《十二像》以12个娃娃入画,对应十二生肖。娃娃们戏姿武架,一个个手持兵器,或以生肖动物为坐骑,或掐诀施法变出生肖动物,你追我赶,场面热闹非凡。从构图上看,12个娃娃的动态走势形成了一个S形,两两呼应,整体连成一线,场面繁而不乱。

  画面右侧有一个小娃娃,头戴帽盔,腰系鸾带,做金鸡独立状。他一手持长枪,一手掐诀施法,云雾升腾中变化出巳蛇。其下方还有一个小娃娃变出了申猴。其他娃娃都是乘骑动物。为何蛇和猴是变化出来的呢?若是多想一想,乘骑蛇或猴的确有些不妥。画师如此安排,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画中既有想象,又遵循客观物象和自然规律。

  非遗瑰宝400年传承

  杨柳青年画诞生于明代中晚期,兴于清代早期,至清代中后期达到鼎盛,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杨柳青年画因产地而得名。天津城西杨柳青镇地理位置优越,水路发达,在明代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周边的木版年画艺人先后迁居杨柳青镇,拓展生意。杨柳青镇外的杜梨木木质细腻,软硬适中,非常适于雕刻。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杨柳青年画的诞生、发展。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杨柳青年画达到鼎盛,形成了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南乡三十六村。大大小小的年画作坊林立,一时间“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杨柳青年画勾描、木刻、水印、彩绘四道工艺

  杨柳青年画制作主要有“勾、刻、印、绘”四道工艺,即勾描、木刻、水印、彩绘。可以说,杨柳青年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半印半绘”,先印再绘,通过印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绘来提升画面质感。

  勾描师傅在薄且透的雁皮纸上誊描画师的原稿。木刻师傅将雁皮纸稿反粘在待刻的木版上,然后轻轻搓掉白纸,木版上便会留下墨线痕迹。木刻师傅以刀代笔,去白留黑,剔刻出线条,形成线版,再做出画面中大色块对应的套色版。水印师傅印制时,先印线版,生成线稿,再在线稿上用套色版对应印出大的色块。而后,再由彩绘师傅手绘精细部分,比如人物头脸、衣饰纹样等。

  有别于传统国画,杨柳青年画由民间艺人所绘,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热烈直率,色彩鲜艳明丽,气氛祥和。虽是民间艺术,但由于所在地毗邻京城,深受宫廷绘画影响,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相对于其他地方年画,杨柳青年画画法细腻精致,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情态生动。

  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传递出民众对美好生活质朴而热切的期盼。从题材上,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仕女娃娃、戏曲人物、世俗生活、博古花卉、风景古迹、时事新闻、格言劝诫等。年画里还有不少有意思的“谐音梗”,借助娃娃身边的动物、植物、器物,巧妙地传递吉祥寓意,比如,“莲”谐音“连”,表示连续不断;“戟”谐音“吉”,表示吉庆祥和。

  年终岁末,杨柳青年画被张贴在灶台、房门、影壁、炕边等处。在生肖的轮换中,人们迎接新岁。在人们迎吉纳福的美好时刻,生肖年画成为装点居家、锦上添花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田  瑾

  作者单位:天津杨柳青画社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