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纺织、运煤……浓缩在“国家名片”里一帧帧火热的劳动场面,细数着新中国的建设历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自此确立了独立自主的货币体系,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初步建立,新中国金融事业开启了光辉历程。
第一套人民币从最初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共发行从1元到50000元12种面值、62个版别,被称作史上“版别最多”“式样最丰富”的人民币。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除1000元耕地狭版券外,全部由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兼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书写。尤其在票面设计上,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劳动场景为主,是社会经济建设风貌与人民辛勤劳作的生动见证。
民以食为天
在当时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亟待统一货币和稳定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第一套人民币的许多票面设计,描绘了农民耕地、收割、打场等劳动场景,如“锯木与耕地”“打场图”“驮运图”“双马耕地图”,体现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套人民币10元票样:锯木与耕地(左图锯木,右图犁田)
第一套人民币20元票样:打场
第一套人民币100元票样:驮运
第一套人民币200元票面主题:割稻
第一套人民币10000元票面主题:双马耕地
第一套人民币50000元票面主题:收割机作业
见证工业化
工厂、车间、矿山等工业场景,同样是第一套人民币票面设计中的重要主题。如矿车在运煤、压路机在作业、一老一少在传统织布机旁辛勤劳作的“经纱图”等,折射出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建设正在起步的现实国情。并且,多个票面设计中出现了工业、农业场景并现的画面,寓意着工农联盟的紧密团结,也反映出当时正面临着既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又要逐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经济建设重任。
第一套人民币1元票样:工人和农民
第一套人民币5元票样:织布(又名“经纱”)
第一套人民币10元票面主题:灌田与矿井(左图抽水灌田,右图矿井生产)
第一套人民币20元票样:推车
第一套人民币50元票样:压路机作业
第一套人民币50元票样:驴子与矿车(左侧驴子拉水车,右侧矿车在运煤)
第一套人民币100元票样:牛耕地与工厂
在第一套人民币中,部分票面设计同时展现了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如“火车”“汽车”“帆船”等,反映出当时交通运输业的起步与发展面貌,以及在工农业生产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套人民币5元票面主题:帆船
第一套人民币20元票样:驴子与火车(左图农民拉驴运肥,右图两辆火车面对面驶来)
第一套人民币100元票样:工厂与火车
第一套人民币100元票样:红轮船
这些印在“国家名片”里的劳动场面,你见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