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球贵金属市场激荡的浪潮中,一场关于文化基因与投资价值的深刻对话正在展开。2025年4月21日,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三方联袂举办“祥龙出海——币然不凡”主题直播活动。从激起国际钱币市场一池春水的中国龙银质纪念币开始,嘉宾们开启了跨越5000年文明纵深的思维碰撞,用“中国龙,世界藏”的全新金融语法解构中国叙事体系。
主持人:
张文斌 | 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中国市场研究负责人
嘉宾:
施爱东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
苏力 | 中国国家博物馆二十余年资深讲解员,志愿者、国博荣誉会员,曾被故宫博物院聘为“讲文物故事,寻文化之根”宣讲团成员。首都博物馆联盟宣讲团成员。
殷献民 | 深圳中国金币经销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邓伟斌 | 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亚太区总经理
何纯 | 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设计中心主办设计师,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第19届亚洲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等重大题材贵金属纪念币设计与雕刻、2025版中国龙银质纪念币
2025年春季,“中国龙”击浪国际币圈。3月21日的新加坡,4月9日的中国香港,不少藏家“飞的”而至,只为抢购一枚面额10元的2025版中国龙银质纪念币,币圈人士发帖“排队3小时,领币1分种”可见现场之火爆。这一景象出乎世界投资协会亚太区总经理邓伟斌的意料:“我知道这是一个好产品,肯定会受到欢迎。新加坡首发后即被钱币市场炒到近千元,销售之火爆着实惊到我了。”
2025版中国龙银质纪念币(以下简称“龙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3月18日发行的法定货币,含纯银31.104克,成色99.9%。这是中国贵金属纪念币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深厚且符合国际审美趋势的全新投资银币项目,“龙币”背面选择以“中国龙”形象为主图,在新加坡举办的海外首发仪式上,宣传片解说词道,“一枚银币,唤醒千年龙魂,中国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解密重量:国际标识31.104克
此次“龙币”发行的计量标识为31.104克,约相当于1盎司,而过往类似规格的中国银币的计量标识为30克。实际上,新中国从1979年发行第一枚贵金属纪念币直到2014年,均采用英制的“盎司”计量标识,2015年则无计量标识,2016年起计量标识正式改为“克”。对于“盎司”改“克”,深圳中国金币经销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殷献民解释:“从国家法定货币角度,贵金属纪念币要遵守《计量法》的法定要求,因此2014、2015年是‘盎司’改‘克’的过渡期,2016年正式改‘克’。”
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面向海外到面向国民、从造币创汇到向投资和收藏转化的发展历程。殷献民称“盎司”改“克”为一个历史过程,现在市面最常见的金币、银币是30克规格,面向国际市场存在一个困扰,他以国际公认的五大投资币——中国熊猫币为例阐述,“其他四个国际投资币重量标识均为1盎司,只有熊猫币为30克。由于1盎司和30克在价格上差别不大,这就容易对不敏感的国际消费者造成缺斤短两的错觉,因为他们更认可‘盎司’计量。”
此次发行的“龙币”标识为31.104克就是为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殷献民称:“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在策划立项时考虑,既要满足国外消费者对计量单位的使用习惯,又要充分展现出中国元素。”在这个背景下,经过多轮论证后,决定采用“中国龙”普制版银质纪念币的方案,重量标识为31.104克(约相当于1盎司)。
在定位上,“龙币”有别于原有贵金属纪念币形成差异化,前者针对消费者投资和资产配置需求,赋予了更纯粹的投资属性。中国面向海外市场的贵金属纪念币主要有熊猫币和生肖币,这两款产品的国际认可度非常高,此次发行的“龙币”也承载着面向海外的重要任务。殷献民道出“龙币”的两个核心点:一是中国龙元素,二是国际投资银币惯例,“熊猫币是按照投资币或投资产品的定位来打造的,但每年都要更换背面图案,而国际市场投资银币惯例几乎不会换图,只是更换‘年版’。‘龙币’会根据国际惯例将图案相对固定下来,定位是更多地满足资产配置客户或期望盈利的投资客户的需求,从运作上就不太一样了。”
解密图案:源自故宫九龙壁升龙
“中国龙”元素是“龙币”的核心点之一,其图案设计师是来自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设计中心的主办设计师何纯,他在直播中首次详细讲述了设计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在“龙币”图案设计前期,何纯和同事姜茜茜成立团队,历时半年收集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红山文化玉龙,再到明清宫廷龙纹的127件文物图录,还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施爱东的著作《中国龙的发明》。如何定义“中国龙”让何纯团队绞尽脑汁,设计过程也非常曲折,“第一版设计图稿倾向于汉代铜镜中的龙形象,但经过多次内部评审后又偏向了清代龙”,何纯称他们对每个时代的龙形象都有涉猎,但认为新时代的“中国龙”不应该由某个时代去定义,而应该从不同时代的经典龙形象中汲取元素,再重新设计。
正当陷入思考困境之时,中国金币集团设计研究管理部的领导让何纯团队观看了一段视频,从而打开了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这使得何纯团队豁然开朗,找到了新时代“中国龙”的定义并将此融合糅进设计中。
何纯团队最终将故宫九龙壁的“升龙”形象选为主体造型的蓝本。“我早年在国外留学,知道西方认为‘龙’是危险不好的寓意。所以‘中国龙’要区别于西方的龙,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让海外消费者喜爱上‘中国龙’”。何纯称,他们在设计细节上非常考究,比如让龙齿、龙爪有力量而不张扬,龙形要威严而不凶恶,龙的形象昂首挺胸,在祥云纹衬托下,腾云驾雾,舒展灵动,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背景用顺时针螺旋纹辅助,透出中式韵律美感;龙爪紧握象征守护,龙尾上扬代表进取;龙头向上勇猛有力,通过力量感传递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揭秘评审:排除被质疑的一切可能
“中国龙”的构思设计,不仅让设计师们苦思冥想,“龙币”图案的评委们同样煞费苦心。参与评审的施爱东揭示了评委们对图案背后的文化考量,在参与评审的作品中,有些“汉代龙”的设计很漂亮,但评委考虑海外华人会觉得“不像今天的龙”;有些“唐代龙”在美术设计上不错,但评委挑出脖子特别细缺乏威严的毛病;“清代龙”也不行,评委认为因为历史原因带有负面联想;还有龙形风筝也非常精美,但评委因风筝有绳线操纵而否决;包括龙形朝向,见首不见尾等诸如此类的细节上,评委非常苛刻。
经过多轮专家评审,何纯团队的设计最终以高票率胜出,其核心突破在于“龙首45度仰角设计,既传承了宋代《营造法式》龙纹的典雅,又融入了现代美学中的动态平衡”。在首发仪式宣传片中曾说这次创作“融合了现代经典龙形象的特点,这样的创作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审美的一次创新表达”,最终呈现出“龙腾飞升、发展迅猛、势头强盛、蓬勃向上”的新时代的“中国龙”的形象。
施爱东对何纯团队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要求我们评委力争避免任何质疑声音,一定要让这条龙被我们中国人认可,也要让西方人认可,何纯团队的作品在这点上做得特别好。”
直播嘉宾苏力是首都博物馆联盟宣讲团成员,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余年的资深讲解员,也是故宫博物院的“讲文物故事,寻文化之根”宣讲团成员,参与直播的前一天刚参加了“初心如故,躬行致远”故宫志愿服务二十周年主题活动。苏力对于故宫九龙壁非常熟悉,她说“九”是中国阳数中最大的,故宫九龙壁上的龙姿态各异,核心是“团龙”也称“正龙”,两侧是“降龙”,再往两边是“升龙”,东西两边分别是“行龙”“走龙”。虽然此次发行的“龙币”选择是“升龙”造型,但苏力认为圆形银币整体可视作“团龙”,她听了设计和评审理念后,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故宫九龙壁的几种形态都得到展现,本体‘升龙’造型代表了我们取得上升成就的自豪感;而龙睛往下则有‘降龙’之姿,意味着我们做事情要俯下身去;龙体有带着风的云彩,又可以看作‘行龙’,‘走龙’”。苏力认为,“龙币”图案与设计理念融合得非常好,甚至打趣说“手握这枚‘龙币’,不用去故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