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凯尔特人的银币: 跨文化交融的钱币艺术

发稿时间:2025-08-08 14:38:00 来源: 金融时报

   凯尔特人作为印欧语系的重要分支,早在公元前13世纪便活跃于中欧地区。这个以青铜器制作和火葬习俗闻名的民族,在公元前390年成功洗劫了罗马城,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然而,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凯尔特人逐渐被征服,但其独特的艺术传统却在钱币铸造领域留下了永恒印记。

  最晚在公元前3世纪晚期,凯尔特人开始模仿一些常见的希腊和罗马钱币。之后凯尔特人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凯尔特钱币体系。凯尔特钱币的分布通常比较集中,比如在英格兰就是几个郡县,在欧洲大陆上也不超过直径80千米到160千米的区域。凯尔特钱币的分布同时也呈现出沿河流扩散的显著特征。在金银铜三种材质中,银币因其出现时间最早、分布最广而最具研究价值,其流通范围横跨欧洲南部从大西洋到黑海的广阔地域。

  波河流域:希腊影响的初现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山南高卢是凯尔特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这里的银币体系为整个凯尔特钱币发展确立了时间坐标。公元前3世纪,当地凯尔特人开始模仿希腊殖民地马西利亚的德拉克马银币,钱币正面为珀尔塞福涅头像,背面则为狮子图案。这种模仿很快衍生出三种地域风格,分别对应因苏布雷人、诺马尼人和威尼斯人三个部落。

  1933年在罗马的一处钱币贮藏中发现了八枚钱币,其中凯尔特的塞诺玛尼人钱币尤为珍贵,其上刻有四马二轮战车图案及凸起的“ROMA”铭文,它们有可能是在公元前225年特拉蒙之战中被士兵带回罗马的。钱币贮藏的发现证明了在凯尔特地区存在着长达两个世纪的钱币制造传统,即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到公元前1世纪早期。这期间钱币的变化极小,诺马尼的蝎形钱币和因苏布雷人的“狼形纹饰”都体现了鲜明的凯尔特艺术特征。

  多瑙河河谷:马其顿风格的融合

  公元前450年左右,凯尔特人开始大规模向南和向东迁徙,一直到巴尔干地区。凯尔特人也将他们的钱币文化带到了多瑙河流域。该地区的银币主要模仿马其顿腓力二世的四德拉克马,正面为宙斯头像,反面是骑马者图案。考古发现表明,这种模仿最初局限于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马其顿王国的北部边境,后随部落迁移扩散至匈牙利、克罗地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等地。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之后,随着马其顿四德拉克马重量的不断减重,凯尔特人开始用矿藏生产自己的钱币。多瑙河流域的凯尔特银币可分为三大类型:

  其一,在东部的阿拉德至巴纳特地区,这里或许是凯尔特部落斯科迪斯奇的发源地,考古学家在罗马尼亚西南部与塞尔维亚接壤的边境地带发现了最早的本地铸币。这些钱币对马其顿腓力二世的四德拉克马银币进行了最为忠实的模仿,其显著特征包括光滑无须的面部轮廓和典型的凯尔特式浓密卷发纹饰。

  其二,喀尔巴阡山脉东南部的达西亚人则发展出独特的杯形钱币。这种形制硕大的钱币虽采用成色较低的合金铸造,却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考古证据显示,此类钱币最早出现于喀尔巴阡山脉东段与中段地区,其特殊的形制可能反映了当地特有的钱币文化传统。

  其三,加利西亚地区北部与西部交界处出土的钱币呈现出另一种独特形态。这些源自东部的钱币几乎全部为单面铸造,且仅保留背面图案。经考证,这类特殊的单面钱币属于科提尼部落所有,其中部分德拉克马钱币正面铸有疑似“哈密”字样的交织字母铭文。

  除了模仿马其顿王国腓力二世的钱币四德拉克马之外,凯尔特人还模仿亚历山大三世和腓力三世的马其顿四德拉克马。值得一提的是比尔泰克系列的钱币,其将马其顿骑手图案与罗马狄纳里元素巧妙融合,展现了凯尔特人卓越的艺术再创造能力。

  罗纳河谷:地中海元素的创新

  罗纳河谷的银币体系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文化交织特点。最初凯尔特人主要模仿西班牙迦太基和罗马银币,这些钱币的背面普遍都刻有马匹的头像,币文则是意大利南部古希腊移民城邦的文字。

  公元前4世纪早期,希腊的罗达殖民地开始打制银质的五德拉克马,其一面是叙拉古(或迦太基)风格的女神头像,一面是一枝盛开的玫瑰。凯尔特人在模仿这种五德拉克马银币的过程中,对其上的玫瑰图案进行改造,将玫瑰刻成了一个太阳形或交叉样式的轮子,后来又变成玫瑰的四个盏所形成的十字纹饰,并加入了斧头、盾牌等凯尔特特色元素。

  公元前106年,罗马执政官赛尔维利斯·凯皮欧歼灭泰克托萨热斯时,俘获了一笔数额巨大的金银财宝,在这里可能包含有凯尔特人的拉克鲁瓦币。与拉克鲁瓦币一样,在阿伟龙的古特朗贮藏里,也发现了用缩小币坯制作的银币,其正面是一个头像,背面是设计精美的野猪。

  在希腊另一个殖民地恩波里翁,凯尔特人对这里发行的德拉克马银币同样进行了改造。起初,钱币的正面刻着女神的头像,背面是一匹站立的马,上方一个飞翔的胜利者。大约在公元2世纪以后,飞翔的胜利者形象被一组象征太阳的车轮图案所替代,而骑马者形象则演变为手持盾剑的战斗姿态,马匹也被赋予人格化特征——添加了具有凯尔特发型的人头造型。钱币的这一变化将凯尔特抽象艺术发挥到极致。

  贝里和普瓦图地区出土的大型银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早期钱币描绘马背上的犬狼形象,配以三螺旋纹或双马图案,还有持剑举盾的骑士形象;后期则出现带翼骑士与花丛组合的纹饰。与此同时,热尔地区的芒谢和洛瑞赞窖藏出土了埃卢塞特人铸造的恩波里翁式银币,其特点是一面为点线纹饰,另一面为艺术化的马匹图案。这种钱币传统自公元前3世纪延续至凯撒时期,因为在一些钱币上刻着公元前56年凯撒提到的首领阿提图尼斯,读作“Adietuanus,Rex Sotiota(of Sos)”,它们完美复制了银币的点线纹饰。

  从最初精确模仿地中海钱币,到后期发展出高度抽象的风格,凯尔特银币完美诠释了文化融合与创新的过程。

  总之,凯尔特银币的分布领域十分广泛,从波河到多瑙河,从罗纳河到加伦河,都有银币出现的痕迹。这些钱币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媒介,更是艺术创新的载体。通过对希腊、罗马、马其顿等钱币元素的吸收与重构,凯尔特人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钱币艺术,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抽象化的发展轨迹,恰与凯尔特艺术的美学追求一脉相承,成为古代欧洲文明交融的生动见证。

  (作者张玲玉,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