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新发现 新见解 新阐述 《中国甘宁青金属货币》出版

发稿时间:2025-10-16 14:54:00 来源: 金融时报

  继《中国甘宁青纸币》《中国甘宁青金银锭》《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后,甘肃省钱币博物馆原馆长于廷明撰写的又一本著作——《中国甘宁青金属货币》,日前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据介绍,该书是中国钱币学会立项资助课题,作者历时三十余年收集、研究相关资料。采用文献资料与现存实物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系统阐述了自金属货币产生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甘肃、宁夏、青海金属货币及金属货币衍生品在区域内流通运行的全貌;吸收了古今中外学者对甘肃、宁夏、青海历史金属货币的研究成果,利用了社会各界金属货币收藏机构与藏家的历史遗存与收藏成就,引用了金属货币的相关衍生品,反映了甘肃、宁夏、青海区域内金属货币及其运行情况。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铸币,探索铸币的渊源、甘宁青地区铸币概况及铸币的分类与版式;第二章为银元,研究银元产生、沿革、分类与版式;第三章为铜元,研究铜元产生、沿革、分类与作用;第四章为铸币机构,挖掘甘宁青地区历史上的铸钱机构,阐述清代及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的铸钱与造币机构。

  全书41万多字,按铸造发行先后收录金属货币及金属货币衍生物图版226种、408张,尽量将三省区地方金融机构、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金属货币品种搜罗齐全,为历史货币工作者、金融史工作者、钱币爱好者提供尽可能完整的资料。

  作为一部地域性金属货币通史,该书纵向反映了甘肃、宁夏、青海金属货币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继承性,横向体现了甘肃、宁夏、青海金属货币历史存在的多样性和整体性。该书是首部将西部区域金属货币历史与金属货币实物与衍生品相结合的专著,是首部将西部区域金属货币分类型、分版别、成系列收录的专著,有不少创新观点值得关注:

  首次将分散、凌乱且存世数量相对较少的甘宁青地域中古钱、金银锭、银币、银元、铜元置于金属货币这一范畴内进行系统阐述与研究。

  首次将在甘宁青区域内出土的中原王朝钱币与丝绸之路古国钱币纳入系统研究,并采纳了专家对“白金三品”研究的新成果。

  甘宁青地域内古代钱币虽铸造数量较少但时间跨度较大,作者在选取重点钱币研究的同时,将本区域内出土流通的钱币首次加以梳理探讨,深入研究宋代金属铸币与清代宝巩局钱币,指出宋代“崇宁重宝”背藏文钱为清末仿铸品或后铸臆造品。将清代宝巩局钱币首次划分为行用钱、开炉钱、吉语钱、纪念类钱四大类型,并进行系统全面阐述。

  甘宁青金银锭中的方宝与花生锭是该区域内特有品种,作者除首次进行分类研究外,还对方宝与花生锭进行了重点探讨,披露了“庆州银行人钟和买银五十两”银铤、“乾隆四十八年九月宁夏府匠王修仁”“宁州董国泰”等花生锭、“成县商会”十两圆锭的新发现。

  甘宁青银元存世不多,清代民国均有出现。通过论述与甄别,作者首次提出清代甘宁青银元为臆造品的新观点;首次指出甘宁青银元应分为仿铸银元与自铸银元两类,对银元铸造顺序亦提出新见解。

  甘宁青铜元只在民国时期有铸造。作者首次提出,甘肃铜元的铸造分仿铸、自铸与代铸三个阶段。仿铸阶段主要是仿外省式样铸造的机制铜元与砂版铜元,仿外省式样的机制铜元主要在天水与兰州铸造,而砂版铜元主要在天水、平凉、兰州、武威等地铸造;书中收录了天水砂版、兰州砂版、平凉砂版及武威砂版的新资料。自铸铜元有自铸机制铜元与自铸砂版铜元两类。代铸铜元是指20世纪30年代初期,甘肃造币厂为青海马麟代铸的大阪铜元,这种大阪铜元的背面均加砸有字母,作者首次对这种加砸字母的铜元从字母属性、正误判读、铜元面值、字母含义、具体指代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首次区分出了九种不同加砸版式,对加砸铜元版式研究有较大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