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动态新闻 >> 正文

一项项尘封的非遗走进大众视野

发稿时间:2021-06-09 15:44:00 来源: 银川日报

一项项尘封的非遗走进大众视野

叶美丽的彩瓷产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颁布十周年。这十年里,宁夏的非遗保护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一项项被尘封的非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以全新的面貌呈现。

   6月4日至6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策划开展的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暨“两晒一促”优品大赛举行,五市共推荐70个非遗项目129名传承人参加作品创意大赛,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三大门类,集中展示了多年来我区非遗挖掘保护发展的成果。

   非遗保护在宁夏

   “这次参加大赛的,都是五市推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和传承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十年来宁夏非遗挖掘、保护、发展情况。”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明霞介绍,宁夏是黄河流经全国9个省区中唯一贯通全境的省份,文化多元,积淀深厚,非遗富集。

   全区目前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968项,其中“花儿”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贺兰砚制作技艺、杨氏家族泥塑等2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刺绣、葫芦烙刻画等22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项目名录;还有337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533个项目列入县级名录。目前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49名。

   这些年,宁夏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理念的同时,形成了政府、传承人、专家学者、社会力量构成的多元保护主体,通过“非遗+产业”“非遗+扶贫”“非遗+旅游”推动非遗渗透企业、景区等,使得非遗走进生活、活在当下、育民惠民,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好的技艺需要结合现代审美

   近几年,人们对非遗的传承实践达成一个共识,要走进生活。然而,现代审美是多元的,有些用传统手艺、传统审美开发制作的产品总是显得“土里土气”,不能被更多人接受。那么,是应该继续坚守传统,还是迎合大众审美?对此,永宁县传统药用植物染制作技艺传承人鱼颖认为,传统技艺很有传承价值,但需要结合现代审美,才有新的活力。

   鱼颖以前学的是服装设计,对时尚的风格很感兴趣。参加这次比赛,她带来了很多蓝染、蜡染作品,有几幅蓝染、蜡染的画,主要用于展示工艺效果的可能性,其它产品与人们以往见到的相同工艺的产品不同,没有特别浓重的“民族风”,呈现更多的是简约。“我比较喜欢用棉麻材质制作简欧风格的东西。”鱼颖指着一个布包介绍,这个布包也是蓝色棉布缝制,上面有一个蜡染的小狗图案,她说还有一个相同款式的包,之前被一个美国顾客买走了。“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不是所做的都要照搬最传统的东西。我们的传统工艺是很好的,要站在现代审美的角度创新,才更容易推广传播。”

   有效交流帮助转型发展

   这次活动以展会的形式,设在银川建发大阅城,主办方希望将多年挖掘的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同时通过商圈环境带动非遗消费。实际上,几天的活动并不能制造一个亮眼的消费数据,很多非遗传承人更看重的是活动本身的交流平台属性。

   “多参加这样的展会,能慢慢摸清市场的动向或偏好,这样对我们转型发展有帮助。”中卫市铁艺制作技艺传承人徐佳说道。

   徐佳是“徐铁匠”第十六代传人。他介绍,祖辈的铁匠营生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其前身是民间兵器厂坊,随着时代的演变,徐铁匠的铸刀工艺亦被一代代人继承与发展,已经形成现在的菜刀产业。“我们公司现在还是以生产菜刀为主,不过也在向文创产品研发方面拓展。”徐佳这次展示了很多铁艺画和铁艺工艺品,他说,家族传承的铁艺不仅能做刀具,印象中爷爷那一辈经常做铁艺大门,上面有精致复杂的装饰,很是美观。2016年,徐佳参加了一次全国的展会,发现工艺品很有市场,于是继续研发铁艺画等工艺品。

   此次活动开展的第二天,徐佳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是半个巴掌大的铁艺扇面,他说:“这些方便携带的小产品深受大家喜爱。”

   每一次展会都会让徐佳收获一些心得,他认为光靠展会还远远不够,希望接下来通过打造研学基地,让铁艺与人们的交流更深入。

   让本土文化元素与作品产生关联

   对于宁夏的非遗传承人来说,在设计开发自己产品的同时,都要思考一件事——如何运用好本土文化元素。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给出自己的答案。

   叶美丽是银川市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她的长辈曾经在石嘴山市瓷器厂工作,在厂里大院玩到大的她,对陶瓷制品有着特殊的感情。十几年前,她去上海出差,看到当地有不少陶吧,顾客可以在那里亲自体验制陶瓷器物的过程,这一下子唤起她的陶瓷制品情结,回来后,便找到当年在石嘴山市瓷器厂的老师傅学技艺。

   这次比赛,叶美丽带来了不少彩瓷产品。她制作的彩瓷器具,外观大气典雅,图案细腻灵动。“这种风格也是在制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叶美丽说,自己几乎每年都要去江西景德镇,学习当地大师的技法,也算是个“景漂”。而景德镇不仅有制瓷大师,还有很多国内外艺术家在那里利用制瓷技艺或者材料进行创作,多年频繁接触他们,让叶美丽的审美和理念也悄悄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就体现在她的产品上。

   叶美丽喜欢贺兰山岩画,她觉得那些线条特别优美,因此也在产品中融入贺兰山岩画元素。在她的展位上,有一件瓷和一套瓷碗,带有自然纹理的蓝色图案上,画着贺兰山岩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其实很多非遗传承人在创作中,都会用到贺兰山岩画。我觉得要用好这个元素,不能只把它当成一个符号,放到作品里就行,而是要考虑岩画和作品之间的融合。”叶美丽说,在体现宁夏本土文化元素时,并不是直接拿来就能用好,而是要思考,怎样能让作品和元素产生一种关联。

   本报记者 李尚文/图

   本文来源:银川日报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