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给53875处文物“撑伞”

发稿时间:2021-10-17 10:39:00 来源: 工人日报

原标题:山西有“古建筑博物馆”之誉,在此次汛情中,1763处文物古建受损——给53875处文物“撑伞”

10月13日,工人在山西省洪洞县苗村祖师庙搭建脚手架,准备开展修缮工作。新华社记者 马毅敏摄

10月13日,工作人员在抢修山西省洪洞县乾元山元阳观塌陷的护坡。新华社记者 马毅敏摄

  阅读提示

  据山西省文物部门统计,截至10日中午12时,各地共上报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文物部门闻“汛”而动,为文物们撑起一把“保护伞”。

  国庆假期,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据山西省文物部门统计,截至10日中午12时,各地共上报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地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89处。

  据悉,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除了13405处已经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其余少人管护。文物古建数量多、体量大、品质高,这份“文物家底”是山西的骄傲,也为山西文物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地上文物受损数量多

  平遥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外墙包砖,内墙为裸露的夯土。在此次持续强降雨中,平遥城墙内墙有51处出现坍塌和滑落。

  “山西众多的文物大都在地上,是全省文物受灾范围大、受灾文物数量多的部分原因,特别是古建筑,多为木架构结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砖瓦等,尤其是一些民居、祠堂、革命旧址等建筑,在长时间连续雨水的天气中,更容易受到损伤。”专家认为,“另外山西疏松的高原土质,在雨水多时,也极易形成坍塌、渗漏等情况。”

  有关专家分析,从山西文物总体受灾情况看,其中近一半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险情是屋面小面积渗漏及周边护坡岩体、地基等出现滑坡;低级别和未定级文物出现墙体坍塌、梁架倾倒等险情相对多一些;博物馆纪念馆部分漏雨区域多是配套建设的公共区域,文物库房、展厅等未受影响。

  文物部门闻“汛”而动

  10月11日,国家文物局立即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支持山西开展因灾受损文物应急、抢险、修复等,确保文物第一时间得到应急保护,并将在后续文物保护项目和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安排。

  山西省文物抢险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各地加强日常管理,采用遮盖、临时支护等措施对有险情的建筑排除险情。

  “我们加大了险情监测力度,特别是对于出现险情的岩体、护坡、夯土、城墙等加强监测,防止出现坍塌、滑落,确保周边民众和文物安全;做好文物构件的保护,指导市县对已坍塌的文物建筑构件进行分类编号,并在后续保护修缮中尽可能使用原有构件,以保留更多的历史信息。”山西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资金和项目正在做相应调整和统筹安排,尽可能将出现险情的建筑和已经立项的建筑相结合,通过方案的补充设计将险情建筑纳入修缮范围;正加大预防文物常见险情的科研支持力度,针对性研究各类险情的解决方案。

  着力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现严重险情的较少。”山西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但作为文物资源丰富,特别是有着28027处古建筑的文物大省,如此繁重、迫切的文物保护任务,仅靠各级政府投入远远不够,再加上文物自身规律等原因,山西省大多数市县文保单位和尚未公布为文保单位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依然是当前山西省文物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这也是此次灾害中受损严重的文物,多集中在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

  文物保护级别分四级,资金保障呈“倒金字塔形”。其中县级文物数量多,但所需文物修缮资金量大,山西文物部门只能“抓大放小”。

  “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抢险保护资金10.6亿元,修缮抢救文物建筑近400处,完成27处古建筑和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工作,4个文物保护工程荣获“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保护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与2.8万余处山西古建总量比,依旧是杯水车薪。

  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处获悉,对于这些文物,一方面山西省文物局正在不断提升相应的保护级别,加强文物安全督察和文物建筑安全消防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国家文物局及省级文物部门鼓励各地政府出台配套激励、奖补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据了解,2017年山西启动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文明守望工程”,山西省文物局与省工商联建立了每年召开2次文物建筑认养推介会的机制,目前已认养文物238处,吸引社会资金3亿元。

  “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持续努力,也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守护好文物安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

  此外,山西也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对重要古建筑和彩塑壁画进行保全,对平遥城墙、永乐宫壁画、佛光寺东大殿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险情监测。

责任编辑: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