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报告:告别门票经济,北京文旅产业呼唤新业态新突破

发稿时间:2021-04-19 14: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杨月)以故宫文创为代表、体现北京丰富历史文化的IP品牌创建等产业化工作刚刚起步,北京文旅产业总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收入和接待人数增速低于全国水平。日,在《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19—2020)》研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伊彤说。 

游客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见字如面”中华家风2020文化主题展上,参与声光电互动的投影体验。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报告显示,2018年度北京市旅游总收入5921.2亿元,同比增长8.3%,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93.6万人次,同比增长4.5%,文化产业规模突破了1万亿,达到10703亿元,其中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休闲娱乐产业的规模达到了99.8亿元。 

  北京文旅融合成果斐然的同时,问题也不容忽视。伊彤根据报告调研指出,北京的文化旅游基本以传统的旅游观光为主,仍然停留在零散的点上,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贺开发不足。文化旅游和科技的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够展现北京文化脉络的文化体验产品比较缺乏,文化旅游演艺主要以茶馆、相声等一些中小型演出为主,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型展演项目及新业态几乎还是空白,基本处于粗放的门票经济阶段。 

  “文化科技融合既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又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促因,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北京作为首都,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立表示。 

  如何破题?伊彤介绍了一些经验,值得关注的是用数字技术激活文化遗产的经验。包括对历史遗迹进行数字模拟还原,比如意大利圣玛利亚帕加尼卡教堂的虚拟修复与重建,用数字技术实现了历史遗址的虚拟重建和虚拟展示;包括修复和保护历史文物,比如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文物修复工作,用科技全方位、全程助力文化遗产文物修复和保护;包括为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赋能,比如英国大英博物馆“世界博物馆”建设,是博物馆与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模式;包括传承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比如传统文化新载体——中国传媒大学VR游戏作品《弧》,赋予传统游戏“投壶”新的生命力……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物联网+文化”趋势正在向纵深推进。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全新的转型期,网络科技在文化保护和管理、生产和创新、传播和传承、展示和体验、消费和服务等各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从供给侧、需求侧全面重塑着文化产业的面貌,“物联网+文化”趋势正在向纵深推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互联网思维深刻改变了文化生产和消费。分享经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正在深刻影响和改造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流程,打破了传统文化行业间壁垒,拓展了文化产业的边界。例如网红经济生动诠释了互联网思维对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颠覆性影响。2018年粉丝规模达到10万人的网红数量比上年增长超过50%,其中头部网红(粉丝规模超过100万人)数量增长超过20%。随着网红人数、粉丝规模的增长,网红经济市场规模和变现能力也不断提升,2018年淘宝直播带货规模超千亿元,同比增长350%。二是大批互联网企业主动布局文化产业,并迅速成为文化领域的头部企业。三是基于互联网的新文化新业态加速涌现。目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朝着跨越地域、行业、媒体经营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跨界融合。 

  报告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借助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已成为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应该以科技创新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提升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文化信息的传播能力、提升文化内容的呈现能力,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更加生动的文化形式、更加多元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能力。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