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首页 >> 专题 >> 我有匠心 >> 匠人风采 >> 正文

嵇芳:把手艺当作一种信仰

发稿时间:2019-08-14 16:4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连续两天的高度紧张,嵇芳总算在比赛的最后半小时内完成了整把壶的制作,她的脸上带着明显的憔悴。 

    

  我有匠心第四届宜紫砂全手工制作品《年有余》 

  嵇芳在现场做的这把《连年有余》,是完完全全的原创作品。圆器和筋囊器的大胆结合,在一众的传统器型中相当出挑,让人无法不去留意。这是嵇芳的特色,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壶有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她自己的解释,是“做的每一把壶,都是我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紫砂壶,所有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和信仰。”嵇芳的信仰,是禅宗。身为大觉寺的皈依弟子,佛家之花荷花在她心里的地位一直是崇高的,出淤泥不染的品格让她对荷花有了独特的喜欢。 

    

  我有匠心第四届宜紫砂制赛现场嵇芳正在制 

  师从顾脉徐门,跟随师父徐飞学习制壶的嵇芳在和紫砂泥料的接触过程中开始和泥料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嵇芳甚至意识到紫砂泥的生命力,不同的泥色让她欣喜。她将泥料和造型结合考量,试图用最合适的器型来表现泥料,这是她建立原创风格的起始点。“前辈的经典壶型太多,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瓶颈。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理念在创作中,这加大了后人模仿的难度。”仿形无神,这是现代匠人遇到的痛点之一。嵇芳想要突破,“也需要突破。” 

  嵇芳一直在突破:参加过的三届比赛中,她每一次都选择制作原创作品。 

  这次的《连年有余》几乎抛弃了传统器型的整体特点,大胆创新:以圆器打底,结合筋囊的元素,并创造性地作出双层和镂空效果。筋囊底部的荷花花瓣,直线无法表现她想要的微风吹过徐徐拂动的感觉,于是转为翻卷状,筋囊器的生动和流畅就被展现的恰到好处。

  

  嵇芳在这把壶的呈现上确实下了相当的功夫。从画面来看,浅浮雕的荷叶或漂浮于水面,或随风摆动,两条锦鲤追逐吐泡,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了相当的层次感;从壶身来说,七公分高度的下部分为单层,三公分高度的上部分为镂空双层,深浅相辅。 

  双层结构化用了传统屋檐的设计原理。她特意将每一处镂空避开正面开孔,为的是让浇在壶身上的茶汤能够沿着壶壁和不同的开孔角度或流入、或掉落在荷叶以及鱼的身上,像从前下雨天雨水沿着屋檐和水道流过。在养壶的过程中感受意境,感受禅宗,这是嵇芳想表达的内容,也是她希望使用者能直观感受到的东西。 

  她在两条鱼所在的地方做了两个小孔,“像是鱼儿在吐泡泡。”嵇芳藏了一点小心思。 

    

  内容表现足够有意境,制作起来却是“非常非常非常难。”为了呈现镂空效果,“一是要掌握好泥性,二是基本功必须扎实。”嵇芳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刹凹工艺——这种工艺被许多人称作是紫砂壶制作中最难的工艺之一,特点是把已经做好的圆形身筒做破坏,然后重建——破坏——重建,不断往复,直到可以使双层结构成型。 

  双层做好,还要考虑重量的问题,她用镂空的形式为整把壶减重,“壶为茶而生,是实用器,再好看的壶也要考虑喝茶人的状态。一把壶不能太重。”为了制作这把壶,嵇芳画了无数图稿,制作大量练习坯。每一次创新都包含着相当多的尝试和练习,以及失败,历史上从来如此。大量画稿和练习之后,尺寸、角度、每一个转弯处的细节,嵇芳已经全部把握。 

  整把壶选用优质降坡泥制作,这是先前用断泥尝试失败后做的改变——断泥烧成之后的荷叶没有表现出嵇芳想要的立体感。 

  

  就是这样,嵇芳不接受任何一点影响她表达意境的瑕疵,因为她始终认为,意境对一把壶的重要性,不会低于工艺和泥料。“匠人是造物者,是时间的信徒;匠心是一种情怀和信仰。对作品来说,除了技艺,表达意境也很重要。”大概这就是为什么她一直在坚持的原因。 

  

  嵇芳是一个爱好很简单的人,除了跑步和瑜伽,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制壶和绘画。相对于经济上的追求,她的梦想是百年以后,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把自己的壶,有观赏者前往驻足,说一句,“嵇芳的这把壶还不错。”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