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首页 >> 专题 >> 我有匠心 >> 匠人风采 >> 文字列表 >> 正文

鲍水清:在事业黄金期,他却将上门的订单拒之门外

发稿时间1:2018-08-26 21: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开化职业中专根艺园的操作区,木屑飞扬、电钻声阵阵,20多位学员专心致志地雕刻手头的树根。鲍水清徘徊在学生的作品之间,时而点评两句,时而上手雕两刀。 

   

  鲍水清和他辅导的学生们(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鲍水清今年51岁,26岁那年拜师到根雕大师徐谷青门下,与根雕结缘有25年之久。 

  50多岁的光景,20多年的从业经历,应该是一个手艺人最黄金的年纪。而鲍水清却选择在这个时间,将订单拒之门外。 

  除去回绝掉的订单,鲍水清手头上的树根,据估算工期都要排到明年了,那他的时间都去哪了? 

   

  鲍水清作品手稿 

  两年前,全国首个根雕专业班“谷青班在开化职业中专正式开班,鲍水清成了根雕教学的校外导师。谷青班”是开化地方政府对学校+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一次成功探索,会定期安排根雕大师开堂授课以及根雕企业实践,对于根雕产业的传承、人才的培养及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自从“谷青班开课,鲍师傅每周要带17堂课,指导20多位学生的根艺日常教学和实践。花时间教学的代价就是原本积压的订单量更加没有时间去做,仅仅老客户的单子都要排到年后了。 

  17堂课意味着什么?鲍水清每周大概半周时间要代课,原本的时间被打散,这对根雕进度有很大的影响。“开化根雕造就了今天的我,我能为开化做的也只有这些,做人要有感恩之心。鲍水清乐呵呵的说道。 

   

  微拍堂“我有匠心”参赛海报 

  哪怕是半路出家又何妨? 

  看到今天的学生能够专心的上专业课、进厂房实践,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鲍水清的思绪不禁回到20多年前。 

  虽是土生土长的开化人,鲍水清走上根雕这条路却略显曲折。在接触根雕之前,鲍水清雕过砚台,学过摄影、画过肖像,还卖过豆腐……每一行都没有做多久也没做出名堂,导致鲍水清学根雕的时候已经是“大龄学徒了。 

  外面别说你是我徒弟,大师徐谷青觉得鲍水清起步晚,可能学不出什么名堂,并没有报多少希望。兴许是肖像、摄影行当的艺术素养的积淀,这位“大龄学徒上手雕的第一件作品就让徐大师摒弃了成见。 

  20年前的开化小镇,并不像今天那样扬名,早些年的市场,要靠自己的腿脚去打开。 

  鲍水清回忆,98年的时候自己为了打开渠道亲自把根雕作品背到黄山景区的店家代卖,“店家抽成后一年能有个两万多块收入就不错了 

   

  鲍水清日常工作场景 

  很快,鲍水清的根雕在黄山老街几家店铺都销售一空,销售模式也从跑腿去送货变成店家上门取货。于此同时,鲍水清在开化当地也积累了一批固定客户。 

  目前,“水清根雕工作室的订单基本来源于老主顾,而这些老订单也都是鲍水清多年诚信经营来的。客户一般开始会当面沟通当面提货的,来往几次后都看图片叫我直接寄出去啦……他们对我雕的作品还是放心的。 

  鲍水清感概,现在的手艺人不单单是学习环境好了,就连销售环境比当初也好太多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化开设专业培训班,让年轻根雕匠人少走很多弯路;依托根缘小镇的开发和推广,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源源不断,“旅游+文化的集聚效应打造产业发展高地,让根雕人享受更好的创作环境。 

   

  鲍水清参赛作品 

  2018年鲍水清和学生一起报名参加了微拍堂“我有匠心根雕比赛,通过比赛也打开了他原本保守的销售思路。互联网时代,相比传统线下销售,线上模式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要想形成规模化经营,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传统手工艺品上线看来是免不了的。目前,他正计划在微拍堂上开一家小店进行尝试。 

  采访后记:从衢州市出发到开化,明显感受到这里群山环抱下更加清晰透彻的空气。而往往自然环境好反映出来的另一面就是经济欠发达。 

  依托旅游,开化根雕打开销往全国乃至海外的路子,但大部分根雕匠人仍然处于“小而散乱的传统经营模式,对电商、品牌了解有限,导致根雕产业遭遇瓶颈。希望借助此次政企合作的契机,匠人们能够搭上这班文化产业的电商快车。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