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匠心”第三届全手工制壶大赛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位90后选手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不善言辞,却基本功扎实,做壶有自己的想法,个性却不喜张扬。他是本次比赛的金奖选手,也是宜兴紫砂制壶新工匠。本期“匠人说”对话紫砂匠人王益党,跟随镜头一起听一听他的紫砂故事。
1
1991年,王益党出生于江苏宿迁,大学毕业后,21岁的他只身前往宜兴,拜师学艺,为习得宜兴传统的全手工紫砂制壶技艺。和许多宜兴的男匠人一样,王益党最先接触、也最擅长的是光器制作。一把好的紫砂壶,像极了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光器简单却不失气度,如同王益党所追求的人生。
2014年,已学习制壶三年的王益党简单掌握了紫砂制作技艺,但由于宜兴制壶匠人多,当时的他并不突出,技术上升达到了瓶颈,自己亦按捺不住长久坐在泥凳上逐渐变差的耐性,他想到放弃,去做别的试试。
2
外出打工的经历让王益党愈来愈了解自己的性格脾气,兼职生活中,他依然坚持隔三差五出一把壶。慢慢的,他发现只有在做壶时,自己才能静下心来做到专注,外面的时间纷繁复杂,让内向、不善交际不知所措,而只有回到泥凳上一个人与泥巴打交道的时候,才让他感到放松与自在。
短暂的兼职生活换来了王益党对于初心的坚守,于是,他开始花更多时间钻研紫砂,尺寸比例的平衡,器形线条的把握……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益党在手机上看到了一张别人发的《僧帽壶》的照片,口沿上翘,前低后高的造型让他颇感兴趣,于是他立马拿出纸笔开始勾勒起来。
【僧帽壶:中国元代创制的瓷器造型的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造型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3
2016年,王益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鸿鹄学堂。今年,已是王益党做壶的第六个年头,和很多匠人相比,这还只是很短的时间,但王益党却甘之如饴,安之乐之,内向、不善言语的他,在制壶的过程中和自己对话,紫砂壶仿佛是自己的另一个自己。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精益求精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匠人品质。喧闹的都市,匆忙的过客,唯有不变的匠心,愈久弥新。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人,以壶会友,通过王益党的壶来认识这位踏实、努力的年轻人。
谈及匠心,王益党认为“匠心没那么玄之又玄,但真的难之又难。我觉得匠心,就是能将简单的事儿,重复做好,然后再重复做好,最后还能重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