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茶淡淡远喧尘,有这样一位匠人,从北方的沧州小城跑到了丁蜀这个南方小镇,以诗书为友,与紫砂相伴,他便是本期“匠人说”主人公——刘世涛,一位“诗”、“书”、“画”、“印”、“紫砂”、“传拓”,六艺皆通的才子。
1
刘世涛出身世家,因而他的艺术敏感与生俱来。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早早开始学习书法。刘世涛从小爱读书,回忆起童年,他说,每到春节,跟同龄的孩子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时,最喜欢的不是拿压岁包,而是去熟记各家的春联。
在得李德瑞、张之、韩焕峰、李大中等诸位先生指导后,刘世涛的书画篆刻艺术逐渐步入正轨。他先习颜真卿,再由张裕钊入魏碑,张猛龙之劲健,龙门二十品之沉雄,爨宝子之端朴,金农漆书之奇古,楷隶篆行,各体精熟。他的字不拘泥成规,以诗文书法理论入书,并不刻意求变化。他坚定地认为,真正的艺术区别于工艺品或商品,应该回归自然更多一些,求其大道,返虚入浑,积健为雄,不断追求艺术的本质,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2
2008年,刘世涛来到宜兴,结缘紫砂,醉心陶刻。在宜兴当地,陶刻是紫砂壶业衍生出的副产品,大多是匠人之作。凭借专业的书画篆刻功底和多方面的学养,刘世涛的作品很快得到业内认可,以“诗、书、画、印、紫砂、传拓”被誉为“六艺合一”的青年陶艺家。
刘世涛曾自撰一幅对联“右书左刻摹青史上下,北客南来做紫砂东西。”他说:“来宜兴是一种缘分,一开始只是过来访友问壶,但是这个南方小镇的节奏让我觉得特别舒适。所以决定把工作室放到这边,宜兴春夏多雨,我常听着雨声看书写字,好不惬意!冬天,夫人奉茶,几个友人来工作室闲聊,或是分享藏品,或是交流创作思路。这样的生活让我非常自在。”几年来,丁蜀镇的水土滋养着这个异乡人,让刘世涛的心犹如投入茶壶的一片叶子,温润着舒展开来。
3
刘世涛的爱好,将他的艺术空间分割成多个区域,而这并没有分散他的注意力,反而互相促进,学识、修养、功力、阅历、审美取向都让他的创作日渐稳健起来。紫砂的文化价值承载了诗书画印,除了刻制茶壶、花盆、挂盘、笔筒杂件等,作为传拓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刘世涛还做了大量的拓片作品。他陶刻的章法、构图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充满文人气息,很多紫砂名家都与他有广泛、深入的合作。
面对镜头,刘世涛说,他想要追寻的是“通透”的功夫,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老师马国庆先生提出的“三乘识、通、透,一脉古今情”。艺术是相通的,能够将自己的诸多爱好特长互相融合,让人心生欢喜。紫砂陶刻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它能够承载文人思想,也能够传递各种技艺之韵。
客心孤迥处,红袖凭江楼。刘世涛虽心隐桃源,却并不沉寂,他仍以奔跑的姿势追求着热爱的书画艺术,茶味人生渐渐氤氲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丁蜀这座城市书写自己的曼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