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字列表 >> 正文

传承说|樊继健:广陵遗音一脉传

发稿时间:2018-10-17 09: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几百年前,戏曲大家汤显祖写就一出缠绵悱恻的《牡丹亭》,让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恨情愁传唱至今。在扬州,有这样一位温婉的女子,她的琴声余音悠远,意蕴深长。她是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的弟子,也是本期传承说主人公——樊继健。


  广陵派第十二代传承人

  樊继健生于扬州,长于扬州,从小她便热爱中国古代文化,诗词歌赋,中医太极,琴棋书画皆有所涉猎。上世纪八十年代,樊继健接触古筝,师从古筝名家田步高、封敏、陈建新,九十年代初,拜师广陵派第十一代古琴大师梅曰强先生,开始了三十年的习琴生涯。

  广陵琴派始于清初顺治年间,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源于江苏扬州,其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徐常遇的《澄鉴堂琴谱》,徐祺父子的《五知斋琴谱》,吴灴的《自选堂琴谱》,秦维翰的《蕉庵琴谱》都是扬州古琴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樊继健奏琴,在继承了梅曰强老先生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细腻深沉,古朴幽远的风格,音正韵和、清远古穆、自然与修为兼集,入流派而不囿于流派。冯骥才先生评论其弹琴风格:墨分五色,意韵深长,如宋画

  古琴艺术,悠远深长,是表意的音乐形象,更是种对人生的态度。凡为琴者,爱琴者,皆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深深地刻在骨髓而流淌于血液中。向往自然而崇天人合一之境,清风明月,绿水青山,得之心而寓之琴也。樊继健说,弹琴与做人,琴品与情品那都是相通的。


  喜诗词,嗜弹琴的樊继健身处现代,却颇有古文人大隐于市的味道。她说,在这琴馆遍地开花的浮躁年代,坚守古琴艺术的本真实属不易。对琴的真心喜爱,要的是与中国古典文化相圆融的情怀,要的是的和谐统一。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古琴早已脱离单纯乐器的范畴,而成一种修身养性,正德修明的载体与传统文化的化身。


  十指连心,樊继健营造的《流水》意境,是她早在心中绘出的一幅画。空山新雨後,青山翠谷一片静幽,冲淡平和的琴声,以寥寥数笔勾勒出那深远旷邈的薄雾层云、远山碧水。而不时传来的岩涧山石间的泉水叮咚,其回响荡漾于深山。泉水汇流成溪,是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在你身旁静静地流淌。流淌成了河,其悠扬的琴韵,宛若行云流水。水声潺潺,渐次加快增强,终现翻滚澎湃之状,犹有子期所说洋洋乎的流水之态。青山隐隐,云水茫茫是沉郁的山音与灵动的水声的完美融合,而这就是《流水》的魅力。


  如今,樊继健是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著有《广陵古琴》等学术型著作,除了自己深修琴艺,樊继健收徒传艺,希望把广陵派的琴艺传承下去。她指下的泛音、散音,滑音,勾、抹、挑、剔几个简单的手法动作,却能在七根琴弦中,诉说人间情怀,演尽天地玄机。


  静水流深,智者无言。樊继健说,她愿对古琴始终怀著一颗质朴单纯的心,将传统古琴艺术澄澈乾净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