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石出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北岭山一带,山脚下的白石村和水口村是有名的砚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制砚作坊。千百年来肇庆当地逐渐形成了制砚世家,砚文化的传承随着家族传艺发展,不断扩大。本期“匠人说”主人公——梁志勇,便是程氏砚艺的传人之一,端砚文化与工艺传到今天会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志勇与端砚的故事。
梁志勇“我有匠心”金奖选手
梁志勇成长于艺术世家,由于父母工作原因,志勇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跟着舅父和表哥一起生活,由于年纪最小,几个表哥都非常照顾。志勇的舅父程文是首位国家级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德高望重的制砚名家。一起长大的几个表哥现在都是国家级制砚大师。
梁志勇跟随师傅程振良(左)学习端砚拓印技术。
长大后的志勇并没有直接从事端砚创作,而是进入大学深造,学习艺术与设计专业。自幼在砚文化的熏陶下,对端砚的了解是刻进骨子里的。2011年大学本科毕业的志勇,在家随性做了一方砚,表哥(程振良:程氏第十四代制砚传人、中国文房四宝砚艺术大师)看了,说是做这行的料子,就这样志勇入行了。2012年开始志勇跟着舅父程文及表哥程振良学艺近两年,毕业第三个年头就在当地砚村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肇庆当地从事端砚行业的匠人,虽然技术水平高超,像志勇拥有本科学历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却属凤毛麟角。志勇坦言:“本科读的是设计专业,端砚的造型、工艺、打磨常常会跨界结合,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风格和元素,运用到自己的端砚创作中。”
志勇的端砚作品,在继承舅父程文大写意、大刀阔斧风格的基础上,将线条进行柔化,加入现代设计元素和文字艺术,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透露着年轻学院雕塑气息。在以传统题材为主流的端砚市场,独树一帜,题材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是学院派制砚代表人物之一。
志勇的求学经历,使得他对作品的立意和架构有着更宏大的格局。做一件好的作品,必须有自己独立思想和风格。简单的工艺堆砌,作品匠气十足,却没有匠心,这不是志勇想要的。他希望像舅父程文那样,可依据石头天然造型,结合自身对现代文化的理解,赋予作品思想。这样的作品是天工与人工的结合,别人无法模仿,也是志勇对匠心的极致追求。
在“我有匠心”第一届肇庆端砚雕刻大赛中,梁志勇凭借作品《不朽》夺得金奖。该作品原名《传承砚》,梁志勇表示,这是一块早年寻得的端石,石料尚佳,是一块拥有较好石眼的“麻子坑”。在近来的创作中,因联想到文化传承的意义,反思知识的传承离不开书本,于是便想到用线装书本的造型来作为作品的呈现方式。
传承在血液中流淌,在陪伴中萌芽,在交流中成长,成就了《不朽》亦有了今天的梁志勇。目前,志勇同时也是肇庆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校外专业导师之一,为学校学生提供端砚艺术创作实操上的辅导。年纪轻、又是学院毕业,容易与学生沟通,他的工作室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请教和学习。如同当年舅父和表哥们的陪伴,志勇也在重复着相同的事请,陪伴着新一代端砚匠人的成长,亦师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