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举办

发稿时间:2023-06-09 12:13:00 来源: 中国文艺网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现场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6月7日在深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6月8日,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举办,数十位来自全国文艺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以及新时代文艺创作由“高原”不断迈上“高峰”的方法与途径。

  本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中国剧协、中国视协协办,分为“文学单元”“舞台艺术单元”“电视剧单元”和“网络文艺单元”4个主体部分。论坛由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分别主持。

  繁荣文学创作:读懂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在文学单元,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创作者大有可为。新时代十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所见证的伟大实践、所要开辟和踏上的征程道路,都是文学要着力表现的国之大者。他认为,当下的作家要真正树立大历史观,在拥抱时代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思考、综合性体察。“要写好新时代的文学作品,作家不仅要读懂书架上的有字书,更要读懂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要写好新时代的文学作品,只凭纸笔是不够的,创作者要站在大地上,在关注时代、拥抱时代的过程中,突破旧框架、探索新手法、建立新风格,获得对历史和生活的整体性思考和综合性创造。”陈彦同时表示,攀登文学高峰,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单枪匹马、各自为战只会事倍功半,多方联动、集合优势资源,能够更好地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同时,文学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审美需求,创作者要跟人民一起与时俱进,不能让题材窄化、同质化,亦不能只表现“乘风破浪”的过程,而忽视战胜挫折和困境的动人故事。他认为,当下广大文学创作者要充分感通时代精神的磅礴气象,“将个人与时代、历史和现实、人类与国家,以及对人类丰富内心世界的体验、思考和探索充分表达出来,完成人类精神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创造与新时代新文化相适应的新的文学,为世界留下中国文学的鲜明刻度和灿烂华章。”

  在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主持的文学对话环节中,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南帆表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已成为中国人感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意味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是有连续性的,而强大的创新力,又保证了中华民族能够在文明延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改变。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认为,中国的文学与美学传统,影响了中国人感受生活的方式和用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因此无论在过去、当代还是未来,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坦言,自己希望写出“文化意义上的人”,因为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与脚下的大地形成了稳定的情感关系与审美联系,这都是中华美学和中国文学的绝好经验,理应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情感的资源宝库。在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韩少功看来,当下作家面对着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尤其是缺少踏实研究、广博积累的时间,缺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机会,会让作家陷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状态,而过度的都市化、高学历化乃至中产化,不仅会让作家创作同质化,也会极大地影响作家创作的高度与质量。

  繁荣舞台艺术创作:奏响百花齐放的“最美乡音”

  在舞台艺术单元,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戏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纽带、民族精神的载体和民族文化的名片,堪称“最美的乡音”与“最美的中国声音”。他认为,戏剧之美,首先是具有震撼心灵的思想美,思想是戏剧的灵魂,戏剧之所以不朽,首先表现在超越时空的思想震撼力上,《赵氏孤儿》《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莫不如是,它们能够启发观众的思想、触动观众的情感、拷问观众的灵魂,具有永恒的价值;其次是具有鲜活生动的形象美,对生动鲜活形象的塑造,是戏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的核心因素,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影响观众、提升观众,进而促进观众人格的形成与完善;第三是具有圣洁光辉的人性美,戏剧的精神价值指向人性的深刻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叩问,戏剧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培养人性;第四是具有姹紫嫣红的多样美,各戏剧门类并行不悖,各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受众群体,各戏曲剧种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各艺术流派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未来戏剧创作要继续坚持“三并举”、坚持多样化。陈涌泉认为,要培育戏剧之美,就要坚持守正创新的文化立场、追求民族风格的自信绽放、构建健康有序的戏剧生态。

  在由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主持的舞台艺术对话环节中,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表示,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这都来源于舞台艺术家对于真善美的发现、表现、创造与传承,他们将真善美注入自己的创作之中,让作品有了灵魂、获得了张力十足的艺术表现力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他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对真善美的领悟,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对真善美的诠释,而具有这种诠释功能的中国舞台艺术,理应建构起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演剧美学,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戏剧导演张曼君认为,舞台艺术创作者应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脉的前提下,进行更多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戏曲写意性、程式化的艺术特色,打通了观众与漫长时间、广袤空间之间的隔阂,是一种劝世、警世的艺术形式,能够带给观众向上、向善的价值引导,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创作者完全可以对其进行守正创新、融会贯通式的崭新创造。戏剧导演邢时苗则表示,自己坚信舞台艺术应该向观众传达希望、信念、力量与感动。他认为,艺术是一束光,不仅要照进人们心灵,也要照亮人们前行的路;传统是一座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宝库;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创新,舞台艺术才能永葆生机。

  繁荣电视剧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电视剧单元,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新时代中国电视剧艺术繁荣发展的基本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扬思想的旗帜。他表示,广大电视剧创作者要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方面要塑造正反两面的典型人物,也要塑造发展变化着的‘芸芸众生’,全面地展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与所思所想”;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道路,“要把生活当成整体来全面、辩证、发展地进行把握,在整体的生活中探寻思想的发现和审美的发现,不能将西方的类型化作为创作的金科玉律”;要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创作道路,“既要坚持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展现生活、反映生活,并直面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又要将浪漫主义情怀注入创作之中,给观众以理想、信心和希望”;要坚持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美育传统,“要从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方面,彰显作品的中华美学精神。”

  在由仲呈祥主持的电视剧对话环节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现实题材电视剧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挖掘时代主题、塑造典型形象、展现社会风貌、感知时代脉搏、表达人民思想情感,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广大电视剧创作者要紧跟时代脚步,以温暖的基调底色反映火热现实生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并将之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当下诞生的一大批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广大创作者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卓越成果,这些作品向观众传递了思想、精神、情感、力量与美好的人性,体现了文艺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的发展进程。他认为,现实题材电视剧常写常新,应当不断创新、努力出新,也要摒弃不符合大众生活的“悬浮感”,更不能简单复制生活甚至虚假地粉饰生活,这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剧《人世间》导演、总制片人李路坦言,创作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首先要在“眼睛”和“肩膀”两方面发力。“所谓‘眼睛’,是指创作者要有独到的眼光,因为无论《人民的名义》还是《人世间》,电视剧选材都是一个十分艰辛且特别考验创作者能力的过程;而所谓‘肩膀’,是指创作者要有坚定的毅力与担当精神,因为没有担当的创作,往往都会半途而废,遑论获得成功。”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则表示,为了从数十部脱贫题材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山海情》主创团队花费了将近5个月时间寻找创作方向,期间不断去宁夏和福建两地深入采访,为的就是找到打开创作之门的钥匙。“不走进生活、走进人民,我们根本不敢想象中国扶贫任务有多么艰巨、扶贫事业有多么伟大,也根本不可能创作出《山海情》这部作品。”

  繁荣网络文艺创作:打造新时代文艺最耀眼的标识

  在网络文艺单元,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网董事长、总裁郝向宏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网络文艺要黄钟大吕、击楫中流,担负起文化繁荣、文化强国的新使命,努力创造新时代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认为,网络文艺彰显了新时代的恢弘气象,新时代文艺最为耀眼的标识,就是网络文艺登上历史舞台,网络文艺遵循裂变式发展规律,极大提升了美好生活愿景的实现效率,可以说没有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网络文艺亟需勇立潮头创辉煌,要担负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时代需求、担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的圆梦需求、担负起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互鉴共赏平台的需求;网络文艺应当聚焦高质量发展铸辉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铺就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飘扬在网络文艺阵地上,并以网络最新技术和时代新文化形态为提领,创设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路径,把网络文艺的创造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在由郝向宏主持的网络文艺对话环节中,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总裁王晓晖表示,早期的互联网文艺作品大多与青年受众群体关系紧密,是因为当时的互联网用户主体是青少年;而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构成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网络文艺创作者开始致力于“为成熟心智创作好的内容”,这催生了更多描绘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成长的优秀作品。“当下的网络文艺作品规模不可低估,其已成为很多互联网用户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社会影响力不可小视,因此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团队,更成为在海外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中国音协副主席何沐阳表示,自己创作扶贫题材歌曲《山乡巨变》之前,首先研究了周立波同名小说时代的“山乡巨变”,又了解了如今的“山乡巨变”,在此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伟大意义,也获得了充沛的创作灵感。“只有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理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富有时代生命力的作品。”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介绍,新时代中国网络文学的表现愈发引人关注,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景观,不仅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的新引擎,同时也开辟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路径。“当下网络文学的受众已不仅局限于青少年群体,而是实现了全阶层覆盖,对新时代网络生态和文化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李弘则介绍,当下数字阅读涵盖网络文学、电子书、专业阅读等多种类型,年产值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以读者规模高达4.8亿人的网络文学为例,其创作与发展已经步入了规范化、规模化的阶段,无论版权保护、创作范式还是广告收入,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而网络文学作品中涉及的中医、武术、中餐、刺绣等元素,更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显著标识。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