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数字时代,高质量出版人才如何培养|文化中国行

发稿时间:2024-05-26 14:5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武欣中)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在深圳召开。论坛联通产学研各领域,来自相关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智库机构、行业协会、出版企业、数字技术企业等方面的相关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论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培养建设新路径,共促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武欣中/摄

  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均谈到了技术革新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提到,数字时代如何彰显出版的主流价值,构建适应产业变革、技术变革、阅读习惯变革的出版人才队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才根基,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不得不回答的时代课题。

  科大讯飞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表示,全球约有18%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出版行业亦不例外。在聂小林看来,这一变革对数字出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出版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新技术。

  腾讯互动副总裁张巍认为,人工智能将全生命周期地改造出版业,从创意策划到内容生产,都将受益于AI技术的加持。只有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更多优质、有深度的出版物。

  论坛上,上海古籍出版社考古与古文字编辑室主任顾莉丹作为青年人才代表发言 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武欣中/摄

  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通过人才发展驱动行业升级?论坛上,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共同畅谈新时代出版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分别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从跨学科出版人才培养、国际出版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在出版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分享,强调了高校在培养出版人才方面的关键作用。

  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方卿则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新时代出版理论大家的培养,他认为,家国情怀、时空关照和创新精神是出版理论大家成长的三个重要向度。而中国激光杂志社杨蕾则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

  此外,产学研融合也是本次论坛的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提出,产学研融合能够为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强调,创新型出版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政、企、校整体联动,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和行业培养适应新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论坛现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武欣中/摄

  论坛上,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新科技出版编辑室编辑郭亚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教授付海钲、上海古籍出版社考古与古文字编辑室主任顾莉丹作为出版行业青年人才代表,结合各自实践经验,分别从图书品牌、高校教育、古籍出版三个方面,分享各自的成长经验。

  本次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还举办了3场精彩的专题对谈,围绕“打造新时代出版名编大家”“数字化转型中的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学术期刊编研相长与高质量发展”三个主题,邀请多家高校、出版单位、期刊杂志社和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进行对话,搭建出版行业多方互通的交流平台。

  论坛由中宣部主办,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委网信办协办,深圳出版集团承办,深圳大学支持。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