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历史会说话,文化会发光
——二〇二四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论坛侧记

发稿时间:2024-08-19 13:3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文化打动人心的那一瞬间,或在宏大历史的绚烂画卷前,或在日常生活的温暖寻常中。

  今年8月,来自3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70余名外国青年代表来到长沙,参加2024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论坛,并参加全球发展青年先锋交流营活动。

  在长沙,外国青年代表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双重属性:兼具历史底蕴和青春活力——这恰恰也是今天的中国,青年一代所拥有、热爱与积极创造的文化生活。

  历史会“说话”,传统文化的魅力跨越国界,直抵人心。

  在论坛上,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经理、故宫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曲亮形容文化遗产就如同一本厚重的书,记录着文明的点点滴滴。“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记忆和精神的家园。”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暑期的湖南博物院人头攒动,这些外国青年代表与中国游客们一道挤在玻璃橱窗前,仔细听讲解员揭秘“马王堆第一传奇巨星”辛追夫人的故事。

  伊拉克青年代表艾哈迈德·法提·艾哈迈德感慨,他很享受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因为他“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古人所做的事情”,借此接触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走进长沙的雨花非遗馆,外国青年代表们有的去中医药展示台前辨认中草药品类,有的围拢在江永女书传承人身边。他们凝神观察这位传承人书写的过程,然后一起举起用江永女书写就的“福”字书法作品合影留念。

  20世纪50年代,女书被发掘于湖南永州市江永县。2006年,“江永女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书是一种只在女性之间使用的特殊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体态秀丽、修长,形如柳叶。

  在一面用江永女书写就的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红墙前,一位女性代表拍照留念时愉快地一跃而起,双臂舒展地向两侧打开,仿佛在热情拥抱美妙的中国非遗文化。

  来自津巴布韦的青年代表阿曼达·马孔贝迷恋中国书法。她无法完全理解这些字,但是当她看着中国书法,就会感到这些字给自己带来一种能量。这就是“能与之对话的艺术”。

  中国文化的魅力,还会潺潺流淌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细碎体验里。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国家。在中国,文化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在街道、市场和商店里,文化随处可见。”艾哈迈德·法提·艾哈迈德在游览雨花非遗馆时,购买了一件传统服饰。他还特意拜托刚认识的中国朋友,帮自己网购带有“锦鲤”“青龙”等图案的手机壳。

  非盟青年特使奇朵·姆潘巴在论坛上说,文化传承是我们建立身份认同的基石,是我们表达自己的语言,也是指导我们行动的价值观。

  除了传统文化元素,那些记录了中国当代都市生活的电影作品,也对外国青年们产生了极大吸引力。

  美国青年代表克里斯托弗·李·丹尼斯是一名导演,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看过不少中国电影,近来很喜欢由青年导演邵艺辉执导的电影《爱情神话》。

  “这部电影有趣而温暖。”《爱情神话》让这位美国青年导演看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文化包容性。片中,主人公常去的生活小店里聚集着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彼此交流的画面让他感觉很舒服。

  克里斯托弗·李·丹尼斯还透露了一个“心愿”:盼望有一天能找到机会,和中国导演一起创作一部电影。

  文化的未来,因为技术加持而更加“可期”。

  曲亮指出,我们身处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让人们即使身处世界的不同角落,也能通过数字技术,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感受那些古老文物的温度和故事。

  而奇朵·姆潘巴相信,青年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创新的催化剂。

  历史会说话,文化会发光,全世界的青年一代更会携手努力,推动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创美好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