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可看、可听、可参与 非遗唱主角传统年味足

发稿时间:2025-02-02 08:52: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过大年享非遗,已经成为大家每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看、可听、可参与、可购买,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北上体验湾区年味。在广东江门赤坎古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热闹登场。英歌舞队员铿锵有力的动作,气势如虹的阵型,热闹喜庆的氛围点燃现场观众的热情。

  香港游客 冯女士:第一次现场看到英歌舞,非常壮观非常精彩,我觉得在春节期间,就应该多举办一些这样的节目,来传承我们的文化。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之一的醒狮表演同样精彩纷呈。伴随着激昂的鼓声,表演者在梅花桩上灵活跳动、腾空跃起,精湛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山东泰安:

  老县衙游园 重拾传统年味

  春节期间,山东泰安老县衙游园摇身一变,成为市民和游客探寻年味、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热门打卡地。泰山皮影、老银匠、剪纸、大汶口花边伞、泰山糖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纷纷亮相。

  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艺术团团长 闫冬梅:泰山皮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今年是蛇年,我们结合泰山文化设计了60多种不同形象的蛇。

  泰安老县衙游园历史悠久,发端于清代乾隆年间,紧邻泰山岱庙,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街市,今年春节,当地依据历史记载,全方位还原古代场景,拉洋片、葫芦雕刻等民间传统工艺,不仅可供观赏,游客还能亲自上手体验。

  黄河岸边年味浓

  非遗唱主角

  在甘肃兰州的黄河岸边,秦腔折子戏、刻葫芦、剪纸、泥塑等非遗表演,为市民和游客送上年味浓浓的文化大餐。

  非遗游大拜年

  地方特色十足

  在四川遂宁大英县,1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6项民俗近600人组成的花车队伍上街游演。“蓬莱大乐”“耍旱龙”等项目均是四川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带鲜明的巴蜀特色。“耍旱龙”形成于大英县卓筒井镇,以舞蹈的形式反映人们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

  当地居民 刘永祝:今天的巡演非常精彩,有舞龙、变脸、喷火,让我们感受到了过年的气息,非常开心,年味非常浓。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