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演艺与传统舞台之“界”
——从《无界·长安》说起
发稿时间:2025-02-25 10:23:00 来源: 人民日报
——从《无界·长安》说起
林 静
小字号
春节期间,由张艺谋总导演的大型驻场演出《无界·长安》改版启幕。此次重启历经2年打磨、多次改版,主打中国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的融合。
舞台上,秦腔、行鼓、霓裳羽衣舞、华阴老腔、杖头木偶、面塑、兵马俑等文化遗产,与前沿科技碰撞出震撼的视觉奇观;逼真的历史场景快速切换,让观众化身“时空穿越者”,在不同的场景中自由穿梭;戏曲、舞蹈、音乐、杂技、民俗、武术等多种元素交相辉映,展现一个传统又现代的长安城。可以看出,创作团队借助技术深入传统文化与民俗宝库,再以当代审美重新编码,当兵马俑在数字宇宙中起舞,当皮影戏穿透幕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光彩,更是文化传承的活力。
作为文旅演艺,《无界·长安》追求极致的视听效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旅演艺作品就如同热情洋溢的导游,立足当地历史文化的土壤,以吸引游客、推动文化传播、拉动经济增长为诉求,往往有密集的感官刺激,配合互动性和沉浸感十足的体验,以抓住观众的身心,注重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交织融合,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旅游的乐趣和文化的魅力。
但围绕《无界·长安》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其过于追求形式创新和技术展示,主题浮于表面,缺乏艺术深度。这背后其实潜藏着对文旅演艺与传统舞台艺术差异性的思索。当演艺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走向与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深度融合的更大舞台,当表现形式从昔日的唱念做打走向跨界融合,走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带来的沉浸,当观众从文艺爱好者变为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必将带来许多演艺新课题,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与艺术的平衡、视听效果与主题内涵的融合等。
技术的发展,审美的变化,改变着艺术的形式,也改变着对艺术的评论。对观众而言,可能是一次“无需理解只需感受”的体验;但对业界专家而言,这是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的重要实践。有争议、有讨论都是有意义的,可以让更多人去思考艺术表达与大众接受、文化传承传播与市场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创作出质量更高、更受欢迎的作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5日 2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