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加载”方言“语音包” 直播市井烟火气

发稿时间:2025-07-03 10:23: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①:拖米阿叔(右二)参与MV拍摄。

  图②:台风过后,拖米阿叔(右)到街上清扫垃圾。

  图③:拖米阿叔正在直播。

  本报记者 董泽扬摄

  图④:拖米阿叔(右)向王霞展示自己拍摄的短视频作品。

  本报记者 董泽扬摄

  (除署名外,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海南省海口市,记者见到美国视频博主拖米阿叔时,他正准备到骑楼老街开一场直播。

  “富兴街往前走就是西天庙,有很多好吃的。”拖米阿叔对直播选址有自己的心得,偶尔蹦出的几句海南话,让周围街坊连连竖起大拇指。

  在海南生活15年,“洋网红”拖米阿叔不仅成了这片街区的“活地图”,还“加载”了独具特色的方言“语音包”。他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推介海南,为自贸港“涨粉”。

  打卡风光美景

  支开桌凳,和记者一人一个青椰,拖米阿叔打开了话匣子。

  拖米阿叔名叫拖米·科尔曼,至今在中国已生活了19年。起初,他在北京学习汉语。他喜欢四处走走,和中国朋友们一起玩。

  “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和本地人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了解文化。”拖米阿叔说,正是有这个念头,他除了到访名胜古迹外,还会深入小巷人家。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拖米阿叔选择留在中国,在辽宁大连一家造船公司工作,在中国北方度过了4年时光。

  为何“闯北”又“走南”?“怕冷。”拖米阿叔笑着说。为了找到更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拖米阿叔开始了他的南方之旅。他到过江苏苏州、云南丽江、广西南宁、福建厦门,一路打卡美景风光,也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正当他准备定居厦门时,一家海南公司的邀请,开启了他的琼岛生活。

  碧海银滩、椰影婆娑,海南热带景致让拖米阿叔着迷,日暖风轻的气候让他有了留下来的想法。

  定居海口后,他遇见了自己爱的人。2013年,拖米阿叔组建了家庭。一家人常在闲暇的时候外出骑行,郊游露营。椰林稻田的绿、天空大海的蓝,是游玩途中的主色调。沿途遇到的红土壤、白沙滩,成群的牛羊、盛开的鲜花、飞过的白鹭,常常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拖米阿叔说,他和妻子开始深入了解各色景致的“成因”,为孩子的提问提供多彩的答案。

  2023年,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全线通车,拖米阿叔一家的旅途又有了新线路。从海口向东出发,到文昌品尝地道椰子鸡,去琼海欣赏万泉河美景,万宁是一家人冲浪、露营的好去处,陵水的水上乐园也适合亲子游……“海南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景致很多样,我们一路打卡美景、记录生活。”拖米阿叔说。

  记录市井文化

  离预定的直播时间越来越近,富辉粉店店主符策辉开始忙碌起来。拖米阿叔中午要在他家直播吃海南粉,“洋网红”推广自己的小店,这让符策辉很高兴。“我看过他的视频,很多视频是在和我们本地人互动,推荐海南小吃,很好玩、很有趣。”符策辉说。

  家住海口西海岸的拖米阿叔,常到位于海口东边的骑楼老街逛一逛、聊聊天,用他的话说,这样既可以在休息时间享受静谧,也能在“想玩、想热闹”的时候参与市井人家的日常。“有蓝天白云,也有海风吹拂,这里的风光和美国夏威夷很像,但不一样的是这里独特的文化和人情味。”拖米阿叔说。

  在骑楼老街上行走,眼前是融合中西建筑物布局与式样的古典建筑,耳边是各式各样的音乐和吆喝声。高两三层的骑楼为了商住两用,多为“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建筑布局,各式店面摊位既招待本地街坊,也欢迎远方来客。拖米阿叔喜欢边走边和路人打招呼,必要的时候还会“抓”几位店主、游客参与直播。

  “怎么样啦,要开始直播了吗?”符策辉的母亲王霞边走边在围裙上擦拭双手,她同样对这位“洋网红”充满好奇。拖米阿叔拿起手机,向王霞展示自己的短视频作品:“给你看看之前拍的,好玩吧。”伴随着指尖滑动,二人笑得合不拢嘴。

  “直播就是要和大家一起玩,和大家交朋友。”拖米阿叔说,海南人乐观包容,他喜欢走街串巷做直播,让更多人围观现场,这样既能用自己的平台为想要展现自我的人提供机会,也让短视频作品的题材更丰富、互动性更强。

  海口这座城市的人情味让拖米阿叔深受感染,他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城市作贡献。海南发起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行动时,拖米阿叔会边骑车边留意各类外语标识标牌,发现翻译不对的标识牌,他就拍下照片上传至小程序,并给出自己的翻译建议;目睹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口造成严重灾害,他走上街头,打扫清障,为市容市貌的恢复出一份力……“海口是我的家,有机会能帮就帮,城市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拖米阿叔说。

  为自贸港“涨粉”

  富辉粉店外,小桌上,一碗海南粉和一个粽子放在手机支架前,拖米阿叔拿出一沓“台本”和几张照片,准备开始直播。

  “阿妹,辣个(海南方言:辣的)……”配以夸张的表情,拖米阿叔的海南话让周围街坊惊讶得瞪大双眼,直播间更有网友“质疑”他是不是“老外”。拖米阿叔接住王霞递过的辣椒酱,将整张脸凑到镜头前,与网友互动。

  拖米阿叔说,他学海南话花费了不少工夫。为了记住海南话的发音,他把学习海南话的过程都拍摄了下来,这些短视频从前期脚本设计到后期剪辑,大多由他自己完成。

  “海南的好东西不能只有中国人了解,我要把他们推介到国外。海南现在正在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必要让更多外国人知道这里的好风光、好政策。”拖米阿叔说,他通过短视频将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分享到海外社交媒体上,向外籍人士介绍海南。

  在担任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传播官后,拖米阿叔还多次在春节、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节点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合作,参加多档视频节目拍摄。在他的推介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利用不断升级的便利人员往来政策到海南走走、看看。

  2024年,拖米阿叔参与的短视频作品《带着侄子爱上海南》获得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第六届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一等奖。视频中,他头戴草帽、身穿“岛服”,带着美国侄子在骑楼老街体验“老爸茶”。从斑斓凉虾到椰椰奶茶、从糟粕醋到各式海鲜,镜头里的各式特色小吃让人食指大动,他和侄子、食客的沟通也让人忍俊不禁。

  每年暑假,拖米阿叔会回到美国,跟家人分享他在海南的见闻。“在海南拍的视频,让家人看到了我在这里的生活。我希望更多人和我一起,记录烟火气,点赞身边人。”拖米阿叔说。

  (王景瑄、魏君帆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