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邮局厂区变身打卡地,以空间创新“点亮”城市更新

发稿时间:2025-09-03 11:26:00 来源: 《工人日报》

  据9月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最近,越来越多的地方正不断盘活老建筑、老工厂等闲置资产,结合特色文化IP,设计丰富体验项目,不断吸引游客前往打卡。在北京、广州、兰州等多地都有实景焕新的主题邮局,以“邮政绿”为载体,二十四节气、党史故事、丝路文化等各类元素生动呈现。

  邮局、厂区“变身”热门打卡地,成为撬动消费的新引擎,这折射出城市更新正突破物理空间的改造,迈向功能重塑与文化再造的空间创新。其所带动的不仅是“老空间”的视觉焕新,更是以空间为载体,重构社会关系、激活经济动能、延续文化脉络的系统性实践。

  空间创新的首要逻辑,在于精准挖掘文化IP与功能转型。山东青岛邮局融合研学、文创、互动体验,让百年“邮政绿”焕发科普教育的新活力;四川成都熊猫邮局通过AI定制与民俗活动,将地域符号转化为沉浸式消费场景。河北保定D19街区则锁定电竞、潮玩等青年业态,使旧厂房成为体育赛事与社交聚集地。这种“文化赋能+功能置换”的模式,让空间摆脱单一属性,成为多元价值交汇的枢纽。

  空间创新的破圈成功,也离不开从改造到运营的全周期思维。北京亮马河的蜕变,不仅在于滨水绿道的建设,更离不开持续引入特色小店优化运营,让“网红河”保持长效活力。上海“海纳小镇”将低端产业区转型为数字科创集聚区,空间更新直接驱动产业升级。

  空间创新的深层价值,还在于重构人与城市的情感联结。上海张园的石库门既留住历史肌理又注入现代商业,浙江宁波通过“微改造”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城市更新回应了人们对文化认同与生活品质的双重需求,实现了老旧资源与文化记忆的活化利用。

  城市更新作为撬动消费与发展的新引擎,其核心在于以空间创新为切口,实现文化、经济的协同共生。当邮局与厂区变身打卡地,背后是城市治理对存量空间的智慧重构。未来,这种创新仍离不开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及长效运营机制等多重护航,从而持续书写城市发展新篇,让每一寸老空间都成为孕育新可能的沃土。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