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正义必胜》音乐总监:演出献给父辈

发稿时间:2025-09-05 09:47: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整场晚会一个半小时,音乐如同一条隐形的叙事丝线,将一段段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故事串联成珠,感动了无数观众。

  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晚会上的一名作曲,到如今的音乐总监,杨帆不仅经历了专业上的成长历练,更是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杨帆表示,“当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音符响起,让我确信,音乐串联的不仅是故事和对先辈的致敬,更是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音乐设计呈现整体性

  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分为6个部分,5大篇章。和以往的文艺晚会不同,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更像是一部剧。

  “正因为‘剧’的特性,这次的音乐也是整体性的,以情感的脉络和旋律的导向为核心,配合着导演的整个构思。”杨帆进一步解释,整场音乐必须做到“头尾有呼应,段落有连接,前后有关照”。

  此次晚会的音乐团队由20余位作曲家组成,都是音乐创作领域的佼佼者,既有曾担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总监的作曲家赵麟、擅长驾驭大题材的作曲家王丹红,也有近年来凭借《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爆款舞剧火出圈的杨帆、吕亮,以及因电视剧《琅琊榜》、电影《长安三万里》等作品闻名的吕埕平、郭好为。“可以说每一位作曲家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和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合适的作曲家放在最合适的节目上。”杨帆说。

  虽然是一部“剧”,但其表现形式却是复杂多变的,如何用音乐将情景表演、诗朗诵、歌曲、合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串联在一起。杨帆透露,音乐创作与导演团队几乎是天天在一起打磨。“台词放在这里舒不舒服”、“后面的气口要不要松一点”都需要反复考量调整,“台词都已经变成音乐的一部分了,我们组里所有的作曲家,我说上句台词,他们都能迅速接上下半句,而且节奏准确,咬合精密。”

  在整台晚会中,音乐是情感的助推器。情境诗朗诵《这束光》中,作曲家李聪以《延安颂》为主题,通过转调与编配将情感层层推向高潮。这种“声音剧场”的理念在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等节目中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动效与音乐共同叙事,营造沉浸式观演效果。

  经典旋律情境化重生

  “经典旋律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和记忆,这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经典旋律进行情境化重构。”杨帆举例说,在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中,作曲家张巍采用《九一八》的旋律动机,将其演变为《露营之歌》旋律,既保留熟悉感又创造陌生化效果。这种“修旧如旧”的处理使观众在歌剧式表演中自然接受英雄豪迈气质的表达,比直接演唱原曲更具舞台感染力。郭好为创作的《如你所愿》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作曲家手法非常巧妙,开篇旋律听着像《我爱你中国》,但又好像不是。直到最终,《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呈现,达到“殿堂级”的情感冲击。这种处理方式使经典旋律在特定情境中焕发新生,既保留时代符号意义,又符合现代舞台审美需求。

  整台晚会中,经典旋律所占的比重很大,但均经过情境化改编。如《大刀舞》中,作曲家丁豆豆将《大刀进行曲》旋律融入舞蹈语汇,配合红色舞台灯光与升降台战士造型,使进行曲从单纯演唱转化为肢体叙事;《抗日将士出征歌》被王丹红改编为慢板抒情的感觉,在父子分别场景中既保留雄壮气质又增添温情层次。“这种改编不是简单的旋律复用,而是通过编配、转调、节奏调整等手法,使经典旋律成为特定情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原创歌曲的创作同样体现“情境优先”原则。晚会中有三首原创作品,分别是杨帆创作的歌曲《无名者勋章》,王丹红创作的领唱与合唱《势不可挡》,以及赵麟作曲的歌舞《命运与共》。

  “我们在前期采风的时候就一致认为,要向这些牺牲的无名烈士们敬献一首作品。《无名者勋章》可以说是送给他们的一束音乐之花。”杨帆说,第一次排练这首歌曲的时候,“演员们都没有穿戏服,以‘手捧鲜花矗立’的表演方式,传递出深沉的缅怀情感,扮演无名烈士的演员们从舞台最顶端俯视着我们慢慢走下来,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让我热泪盈眶。”

  创作团队互相补位

  细看文艺晚会的主创团队,会发现很多年轻的面孔。这次晚会首次起用80后年轻艺术家担任总导演,同时有大批90后的年轻编导参与创作,在演员方面,以文艺院团的年轻演员和艺术院校的学生为主,其中00后演员在参演人员中的比例超过了50%。

  “我们接到任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的老师和前辈们的经典范例及作品翻出来学习。”杨帆说,这次大家都拿出了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

  此次创作过程中,大家互相帮衬,强弱互补,通过频繁沟通,让整部作品的调性更加统一完整。“当某个节目配乐浓烈时,相邻的节目便采用淡雅处理,确保观众情绪过渡自然。”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传帮带”的精神也显现在各个细节中。十年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晚会上,杨帆在师长们的带领下认真完成自己负责的作品。这次,他首次担任音乐总监,这个过程少不了老师和前辈们无私的帮助。“我觉得挺幸福的,在这样的舞台上有这么多人帮助我。”

  幕后英雄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录音环节采用“大联合乐团”概念,汇集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等顶尖乐团的演奏家,音响师为了一个细节,可以在现场反复调试一个下午。这些幕后工作确保音乐与舞台表演、灯光、动效的完美融合,最终呈现“沉浸式观演效果”。

  晚会播出后,杨帆感受到了“孩子出生”般的欣慰。“这是献给前辈和父辈的演出,必须抱着绝对的认真和真诚。”

  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统筹/满羿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