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非遗“火起来” 老街“逆生长”

发稿时间:2025-09-05 09:54: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8月29日,江苏省江阴市忠义老街焕新开街。当晚,江阴市锡剧评弹艺术传承中心奉上了一场没有固定舞台的快闪演出。锡剧《前园会》经典片段在老街的凉亭里响起,越剧《十八相送》又在临近的拐角处上演,演员穿梭在巷弄间,好不热闹。

  “一条忠义街,半部江阴史。”走在老街上,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向记者介绍,作为江阴城内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忠义老街已经走过了1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去年,忠义街改造提升项目启动,修缮原有建筑、新建仿古建筑,在保持街巷肌理的同时,增加旅游观光、民俗娱乐等新业态。如今,245米的忠义街主街成了江阴的文化新地标。

  江阴人爱听戏,丰富多样的戏曲演出是忠义老街的一大特色。“改造后的老街保留了诸多亭台楼阁,新建了大戏台,未来将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不定期推出沉浸式锡剧实景演出;推动评弹艺术进入茶馆等场所,实现驻场常态化表演。”江阴市锡剧评弹艺术传承中心办公室主任严新认为,将传统戏曲引入历史文化街区,一方面能够让戏曲走出剧院,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另一方面,通过与观众的零距离互动,帮助“新生代”锡剧、评弹演员积累演出经验。

  将非遗文化融入整条街,填补了江阴此前非遗进景区沉浸式消费场景的空白。老街上的江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堪称一座非遗“大观园”,马蹄酥、黑杜酒等100多种项目在馆内集中展示、体验、售卖。

  非遗馆活化利用了一座四进江南古宅,打造了四大区域。这里不仅能观赏非遗,还能亲手体验,把非遗“带回家”。体验区内,只见江阴市级非遗项目缠花艺术市级传承人张婷正在指导小游客体验缠花制作技艺,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紧密缠绕于模具上,一片栩栩如生的花瓣就成了型。

  “只要有空,我就会走进非遗馆开展现场教学和指导体验。”张婷认为,在热门景区里开设非遗展览馆不仅提供了展示平台,更打造了一个看得见、能体验、可带走的文化消费场景,有利于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忠义老街开街期间,“南门记忆”老照片展、非遗火壶、火刀展演、南门非遗市集等活动轮番举行,让市民游客在文化景区感受非遗的活态魅力。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网记者 姬尊雨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