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活化文化资源 带动乡村发展

发稿时间:2025-11-24 10:38: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4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86个中国传统古村落、5447处古建筑、15万间明清古屋……在山西晋城,信步踏入一个村庄,也许就会与一件文物或是一座古建完成一次跨越千年的邂逅。

  日前,记者跟随“光影中国”影像采风行活动深入晋城大阳镇、保福村、中庙村、米西村等地,看当地如何激活古村落资源,以文化为支点,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改善村容村貌

  大阳古镇,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古称“阳阿”。“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说的就是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大阳古镇。

  大阳古镇的老街两边,坐落着800多处古院落。过去,房屋年代久远、街道空间狭窄、生活环境不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阳古镇的文旅发展。

  近年来,当地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环境整治、宅改试点、市场化运营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扮靓古镇风貌的同时,盘活院落资源。从传统木作馆、古法制铁馆等体验场馆,到不断提质升级的康养民宿,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不少游客沉浸式体验三晋文化的重要目的地。

  或品尝各色山西小吃,或驻足观看民俗表演,或与NPC(非玩家角色)互动……晋城市司徒村司徒小镇,每天都是人流如织。

  很难想象,这个占地700亩,集农业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从一片矿渣山发展而来。

  “想把村子彻底盘活,首先得让村子改头换面。”司徒小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发展困境,司徒村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考察了全国多个走在前列的新农村,最终选择瞄准文旅行业。

  于是,司徒村从“一台挖机、一台铲车、一辆汽车”开始了改造之路,美食街、实景剧场、儿童乐园等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司徒小镇就此落成。

  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也曾遇到同样的转型之困。在原有企业搬出后,村里一度凋敝。经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依托釜山水库、宣圣庙、棋盘六院、王家大院以及原“国营145造币厂”,釜山村打造了钱币博物馆、釜山书院、泫水湖休闲娱乐区等点位,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培育文化业态

  文旅小镇遍地开花,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扎根本地文化,推出打铁花表演,成为司徒小镇破题差异化发展的关键。

  夜幕降临,司徒小镇《千年铁魂》实景演出剧场内,当100多名打铁花演员将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抛上天空,一朵朵璀璨的“铁花”随之绽放,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叹。

  “司徒村是一个祖祖辈辈以打铁为生的村子,打铁花就是我们的名片。”今年60岁的焦国太是打铁花表演的领头人,从2015年起就在司徒小镇表演打铁花。

  “2017年,司徒铁花技艺入选第五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司徒小镇108位打铁匠人创造了‘最大规模打铁花表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谈起打铁花,焦国太很是自豪。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司徒小镇陆续培养了1000余名打铁花匠人。现在,他们的“千年铁魂”文化品牌还走出山西,延伸出《千年铁魂·湖南人》《千年铁魂·江苏情》等实景剧项目。

  位于高平市米西村的铁佛寺,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门枕石上留有题记“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随后在明清时期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或增建、补建,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殿内塑有二十四诸天,造像“以木为骨,以泥为身,铁丝造型”,体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2024年,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带动山西古建游火热出圈。作为游戏的重要取景地之一,铁佛寺也随之成为热门打卡地。

  铁佛寺内空间狭小,无法近距离欣赏塑像,怎么办?今年国庆假期,“诸天宇宙”铁佛寺彩塑MR(混合现实)体验项目的落地运营,为游客打开了沉浸式游览铁佛寺的新视角。

  “我们对铁佛寺进行了毫米级高精度扫描,并对二十四诸天彩塑进行了精细修复与数字建模,结合空间计算技术,游客只需戴上头显设备,即可‘走进’铁佛寺,边听讲解,边欣赏彩塑细节。”高平姜小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经理郜笑介绍,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游客的喜爱。下一步,他们还将利用色彩修复技术,复原二十四诸天的“原本样貌”,用“文化+科技”的方式助力铁佛寺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

  带动产业发展

  晋城市泽州县保福村,拥有156座明清院落,文化底蕴厚重。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院落民居的利用?

  近年来,当地分批收储流转古民居院落54处,由镇政府和村委统一对古院落进行保护性修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并推出前5年免租金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村企联建的“一院十八坊”特色产业园逐步成型。

  保福村党支部书记晋波介绍,目前,金缮木艺坊、晋磨香坊、泽州红山楂坊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7名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在产业园落户兴业。同时,每个院坊均配备直播间,实现“院院都是直播间,坊坊都是打卡地”,助力产业园电商经济发展。

  焊接灯架、调整造型、蒙上灯布……走进保福村宫灯博物馆,负责人杨晋兵正在制作手工宫灯。从2023年入驻产业园以来,他直播间的粉丝越来越多,时常能通过短视频平台收到“大订单”。“在晋城很多景点都能看到我们做的宫灯、机械彩灯,一到春节前后的生产高峰期,小院里每天都有四五十名工人一起开工,热闹得很。”杨晋兵说。

  加强院落利用,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康养民宿也是重要方向。

  大阳古镇的阳阿清居民宿项目由张家院落等建筑改造而来。古朴的院落中,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与青砖灰瓦的古镇建筑群浑然一体。

  “住客在此既能欣赏明清老宅的精美雕花,又可在现代水榭书吧静享时光。”民宿负责人王惠芳介绍,阳阿清居针对老年康养、研学旅游、本地婚宴等不同客群需求,设计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四季温暖,淡季不淡”,今年的营收较去年增长了1.5倍。

  5大剧场、200场巡回演出、30多项游乐设施、14种特色免费小吃……在《千年铁魂》实景演出之外,司徒小镇的“流量密码”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司徒小镇已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经营性收入超2亿元。

  实景剧皆由村民自导、自演,村民白天是工作人员,晚上变身剧场演员——司徒小镇累计带动1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演员月均收入达5000元,走出了一条文旅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特色之路。

  一村一落皆美景,乡村蝶变换新颜。古老的晋城大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