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莫奈的睡莲:一次跨越百年的艺术对话

发稿时间:2025-11-28 11:19: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梁坤

  “池里的精灵浮现在我眼前,我举起了调色板。”当镜头穿过吉维尼花园的晨雾,将莫奈笔下流转的水光投射在大银幕上,纪录片《莫奈的睡莲:水波与光影的魔力》完成了一次跨越百年的艺术对话。

  如何以动态的电影媒介,转译静态绘画艺术的精神内核?意大利导演乔瓦尼·特罗伊洛没有陷入传统艺术纪录片的传记叙事窠臼,而是以光影为语言,消融纪实与虚构的边界,通过非线性叙事结构和多维度视角设计,引领观众步入印象派大师的创作秘境,触摸艺术超越时空的温度,完成一场与莫奈艺术精神深度共鸣的沉浸式体验。

  多维视角还原莫奈的艺术生命

  纪录片《莫奈的睡莲:水波与光影的魔力》带观众踏上一条沿塞纳河逆流而上的艺术寻踪之旅。影片从法国北部的海港城市勒阿弗尔启程——那里是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艺术生涯的起点,循着他曾经驻足的河岸,追溯那些塑造他艺术灵魂的地理坐标,最终抵达那片让他倾尽余生描绘的睡莲池塘,每一个停驻点都是莫奈生命轨迹与艺术灵感的交汇。

  影片以一种时空漫游的形式展开,演员艾莉莎·拉索斯基是贯穿全片的讲述者,与其说她是解说,不如说她是一名体验者和寻访者更加贴切。她带着镜头访问莫奈生活、创作过的地方,以及作品陈列的展馆,就像漂流在时光的河流中,增强了影片的沉浸感,是引导观众深入理解莫奈艺术与情感世界的重要纽带。此外还有两位嘉宾,也是这趟旅程的向导:一位是比利时视觉艺术家、摄影家桑娜·德·王尔德,另一位是艺术史研究学者、畅销书作家罗斯·金,他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莫奈进行解读。

  这种方式摒弃了“解说词+画作展示+专家访谈”的传统套路,在他们三位的引导下,知识、视听体验与情感传递融为一体,是这部纪录片能够流畅叙事并打动观众的核心元素之一。让纪录片本身成为一件与莫奈画作交相辉映的艺术作品,也为艺术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具有参照价值的范本。

  时空交错搭建诗意叙事结构

  影片通过双线并行的叙事时空,将艺术家的艺术探索与生命体验交错搭建。“艺术探索”这条线讲述莫奈从青年到晚年完整的创作演变历程和艺术革新的脉络。从户外写生捕捉自然光线的瞬息万变,到移居吉维尼构建创作主题,再到以睡莲池为唯一主题,进行长达30年的深度创作。

  另一条线是“生命体验”,以莫奈的人生困境与精神成长为核心,串联起妻子离世、长子早逝、家园损毁、战争动荡、视力衰退等关键节点。但影片并未将这条线索处理为线性传记,而是将其拆解为一个个情感碎片,嵌入艺术探索中,个人命运、时代动荡与莫奈的笔触交织在一起,完成了对莫奈“艺术执念”的刻画,揭示了艺术创作背后的苦难底色与坚韧力量,创造出一种复调的美学体验,让大师的形象从教科书中走出来,更加真实可感。

  两条线索摆脱了线性叙事的束缚,错落搭建,而不同的时间和叙事场景也让空间被赋予更深沉的意象。吉维尼的“创作源头”对应莫奈的艺术执念,战争的“历史空间”对应艺术承载的时代重量,而奥赛博物馆、玛摩丹美术馆、橘园美术馆等“收藏空间”则对应价值、传承与新的希望。每个空间都承载着特定的叙事功能,让整个影片的结构虽松散自由,但叙事逻辑又环环相扣。

  光影魔法消融虚实边界

  印象派画家将瞬息万变的光影定格为永恒的艺术。而这部纪录片则是用电影语言完成了对这一艺术理念的创造性转译,让静态画布上的光影流动起来,还原为艺术和生活。

  影片中纪实场景不外乎莫奈生活和创作的环境,以及他画作的展示,但写意的拍摄手法加上三位嘉宾的引导,打破了传统艺术纪录片中“作品”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壁垒,让实景变得柔和、多变,赋予观众更多想象。

  对睡莲池的造型摄影是影片的亮点之一,镜头语言充满巧思,堪称对印象派美学的精准呼应。为呈现莫奈“追逐光影”的创作特质,摄影团队采用了水底、水面、镜像三重空间的交替切换:当镜头潜入吉维尼睡莲池底,水草与光影在水中交织缠绕,光斑随水波摇曳破碎,恰如莫奈画布上那些模糊却充满生命力的笔触;水面镜头则聚焦于睡莲浮叶和水面的色彩渐变,通过长镜头的色彩递进,完美复刻了莫奈对“瞬间光影”的痴迷,这种镜头设计并非炫技,而是对莫奈创作理念的深度诠释。

  还有许多情节性、情绪性的内容,实拍难以弹性表达,影片设计了大量情景式写意段落:以绿色和粉紫色为主的暗色调空间,莫奈的扮演者置身其中,若隐若现,正如我们穿越时光的迷雾去探寻莫奈的内心世界。这里大量用到了他挚爱的元素——水。而水的无形、包容和它所代表的意象的复杂多义,也完成了更多元的情感表达。比如影片中讲到莫奈的妻子卡米耶病逝,画面是女人的身体缓缓沉入水中,就像《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水让这一切看起来富有诗意的美感,与死亡的冰冷残酷形成鲜明反差,直击人心。

  影片的声音设计与视觉呈现相得益彰,配乐以钢琴旋律为主,时而如潺潺流水般舒缓,时而如战马奔腾般激昂,与画面形成奇妙共振。影片娴熟而精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视听语言,这种手法不仅是一种技术展示,更是一种美学选择,它创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沉浸式场域,让观众得以步入莫奈的内心,最终实现从“观看”到“体验”的飞跃。

  作为一部艺术纪录片,《莫奈的睡莲:水波与光影的魔力》不仅成功解读了大师的艺术生命,更实现了艺术价值的当代转化,让百余年前的画作在今天依然能引发人们强烈的精神共鸣。影片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连接”——连接过去与现在、艺术家与观众、艺术与生活。那些艺术作品之所以永恒,不仅在于形式的美感,更在于其承载的生命力量。莫奈用一生证明,即使命运多舛、时代动荡,对光影与美的执着追求,依然能照亮黑暗、慰藉心灵。而这部纪录片则以光影的魔力,让这份美与力量跨越时空,继续滋养着每一个追寻理想与美好的灵魂。

责任编辑:陈星宇